分享

杨立昆

 黄易林 2025-05-02 发布于安徽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杨立昆于1983年获得法国高等电子与电工技术工程师学校学士学位[2]1987年在Université P&M Curie(索邦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杨立昆沉溺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且敏锐地注意到该研究领域一个新的技术方向——神经网络的反向训练。[3]1987年至1988年,杨立昆是多伦多大学辛顿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2]

工作经历

1988年,杨立昆加入贝尔实验室,1996年加入AT&T实验室,并成为图像处理研究部门的领导。[3]1998年,杨立昆提出了LeNet-5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卷积神经网络。[7]2003年,他在纽约大学担任教授,并在NEC研究所(普林斯顿)工作过一段时间。[3]
杨立昆于2012年成为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的创办主任。2013年,杨立昆与Yoshua Bengio共同创办了学习代表国际会议,该会议通过了出版后公开审查程序。[8]同年末,他受邀成为Meta(Facebook)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负责人,并仍保持在纽约大学中兼职教学。[3]杨立昆还获得了2014年IEEE神经网络先锋奖(Neural Network Pioneer Award)、2015年 IEEE PAMI杰出研究奖和2016年Lovie终身成就奖。[4]
当地时间2018年1月23日,杨立昆在自己的个人Facebook账号上宣布,他将不再担任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一职,改任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专注于带领科学研究与AI策略。[7]2019年,杨立昆与约书亚·本希奥以及杰弗里·辛顿共同获得计算机学界最高奖项图灵奖[3]2021年杨立昆出版了《科学之路》一书。[4]
2023年11月17日,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第三十一届学位颁授典礼,杨立昆获颁授荣誉博士学位。[9]
杨立昆(左四)在港科大颁授典礼与他人合照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3][7]

出版作品

主要成就

科学成绩

当地时间2019年3月27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宣布把2018年的图灵奖(Turing Award)颁给人工智能科学家Yoshua Bengio(约书亚·本吉奥),Geoffrey Hinton(杰弗里·辛顿)和Yann LeCun(杨立昆),以表彰他们为当前人工智能的繁荣发展所奠定的基础。[1]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6月,杨立昆为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像识别领域以手写字体识别、图像压缩和人工智能硬件等主题发表过190多份论文,研发了很多关于深度学习的项目,并且拥有14项相关的美国专利。[3]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美国时间2023年12月6日,包括谷歌在内,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AMD)、Meta等多家科技巨头发布了生成式AI相关产品,上演了人工智能的“超级星期三”。关于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出现了开放和封闭两个不同阵营的观点:一派是以谷歌、微软OpenAI为代表的封闭阵营,另一派是以Facebook母公司Meta和IBM等公司为代表的开放阵营。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表示,“开放是让人工智能平台体现人类全部知识和文化的唯一途径。”他支持开源系统。[6]

人物评价

作为“卷积神经网络之父”,杨立昆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声誉是不言而喻的。(第一财经 评)[3]
​杨立昆是人工智能行业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巴伦周刊》评)[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