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争论在平台上常见。作为一个古稀老人,都经历过。今天我也说上几句。前三十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上进,无私奉献的年代;那是一个工人,农民当家做主人的年代;那是一个少有贪官污吏、行贿受贿的年代;那是一个有公平正义、人人讲诚信的年代;那是一个精神振奋、理想信仰的年代。 八十年代的改革春风吹过神州大地,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那个时代,虽然物资相对匮乏,但人们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记得那时,大家每天下班都会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科技进展,厂里的每个人都像家人一样,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没有什么事比团结一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更重要。 那个年代,孩子们的书包里装的是课本、钢笔,口袋里没有手机、游戏机。放学后,小伙伴们会一起做作业、下棋、打牌,玩着现在还记忆犹新的童年游戏——跳皮筋、捉迷藏、丢沙包。这些游戏虽然简陋,却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快乐。现在的孩子们,手机、电脑、游戏成了常态,与自然、邻里的接触少了,我们有时也会感叹,那种纯真美好的童年,还有没有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呢? 说到工作,那时的工人有着极高的荣誉感,大家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工作。记得那时,工人们每天辛勤劳动,披星戴月,只为生产出更多的物资,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支援也特别自然,没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概念。谈到购物,那时候人们用的还是票证,洗澡要排长队,买东西要靠关系。但是,那一年代的人们对于日子的满足感、对于国家的自豪感是满满的。现如今,物质丰富,网购、快递直送,生活便利了不少,但同时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增加,难掩心中那份孤独与焦虑,对比之下,那时的日子,是不是更单纯、更满足呢? 对于一些老一辈人来说,最能引起共鸣的可能是“互帮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生病了,邻里之间都会互相照应;家里有事,也能互相出主意帮忙解决。现在的城市高楼林立,人与人的距离似乎也随着高楼的升高而渐行渐远。打开家门,更多的是寂静,而不是亲切的问候和闲聊。是不是该反思,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丢失了些什么? 如今,社会在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文化也层出不穷。对于老一辈来说,前三十年是一种记忆,一种精神的寄托;对于年轻一代来说,那可能是个陌生而遥远的过去。但无论如何,那份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于人们之间真情的怀念,是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心中永远的光芒。 各位观众家人们,你们怎么看呢?是否也怀念那种单纯而又充满活力的日子,对未来的展望又有着怎样的看法?不妨发表下你们的意见,让我们一起回味、探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