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在罗埠最后一届的学生也正好高考。 早晨打开手机,《写给即将中考的孩子们》一文有新留言。是的,三年前离开罗埠时带的一届学生正好今年高考。 还有35天,你们将迎来人生又一次大考。高考,不同于中考,不是一市一区的命题,而是全国统一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有考试,就有分数,就有排名。 你们是新高考的受益者,选科的空间更大,自由度更高,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优势科目。 三年前,你们中有不少人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十拿九稳上一中的没能榜上有名。不过,二中也不错,我一直认为只要用心,在哪读书效果都一样。 尽管如此说,但从内心而言,我对这一届是有遗憾的。毕竟以往各届,考入一中的学生数在全校前列。2005年,有孔同学、唐同学、金同学和佘同学,如今的他们,有在中科大任教的,有在市文联工作的,有在中国林业大学任教的。2008年,有2位张同学、陈同学、朱同学和夏同学,如今的他们,有在国企工作的,有在二中任教的,还有自主创业的。2012年,有周同学、吴同学、陈同学、钟同学、曹同学、石同学、马同学、丁同学和胡同学,如今的他们,有在省城大医院工作,有在中建公司,有在江城芜湖从事教育工作,有在省城社区工作。2015年,有祖同学、范同学、夏同学,如今的他们,有在国税系统上班,有在大学任教。 2018年,是中考招生改革的一届,指标到校生,有姚同学、2位施同学、王同学、祁同学、金同学和喻同学,如今的他们即将大学毕业。 这之后,都是如此,你们也是指标到校条件下的校内比拼。我本以为你们能紧紧盯住校排名,却在关键节点上放弃了阵地。 离开罗埠,来到县城初中,我时常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点滴。 其实,一中、二中,以及其他高中,一样地有同学能通过高考迈入理想大学。如,2005年上二中的江同学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后读同济研究生,如今就职于中国银联;2008年上二中的王同学研究生毕业,现就职江苏三甲医院,还有2位孙同学博士毕业后任教于高校。 ![]() 高考,只是人生新的转场,拿到相应的文凭是为后续成长服务。逢进必考的今天,没有相应的学历就无法取得入场机会。 最后一个月,我希望你们更多地夯实基础,认真对待每一节复习课。有疑惑,要及时与相应科目的老师交流。考场上,要用好每一分钟,把每一道会做的题提前拿下,再充分调动知识储备,逐个去攻余下的题目。 孩子们,衷心祝愿你们在这个六月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金榜题名。一中的叶同学、宋同学和金同学,二中的胡同学、徐同学、孔同学、钱同学、孙同学,还有其他学校的孩子们,期待着你们分享喜讯。 2025年的六月,值得期待,三年前的孩子们高考,进城来的第一届中考,努力就会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