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羡慕民国年代的生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无疑是被网络小说或电视剧里美化的故事情节给蒙蔽了。 要看民国小说,当推张爱玲,她以细腻、苍凉、深沉的笔触带你了解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 小说《桂花糕 阿小悲秋》非常真实地描写了都市底层人员生存的现状,用现在的流行语说:阿小就是那个年代的牛马,而且是女牛马,她身上的四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这篇小说,初读时,你也许跟我一样,觉得细碎、絮叨,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想放弃又舍不得,再继续往下看。 我的这篇解读分别从四个方面,带你读懂这篇小说,读懂张爱玲笔下“阿小”这个上海都市底层女佣的生存状态,到底有多压抑、多苦涩、多凄凉,作者才会用“悲秋”来暗指阿小如同秋天萧瑟般枯萎的命运。 01 难伺候的洋主人,打份工忍气吞声 ![]() 阿小伺候的洋主人哥儿达先生是个吝啬花心的主子,放了一个星期的剩饭都舍不得扔,他没有说扔,阿小就不敢动。 阿小在邻居家的主人那得了一张面包票,买了一只面包给儿子百顺吃,哥儿达误以为偷吃他的面包,一双眼睛盯贼一样盯着阿小。 阿小是个好强的苏州女人,长得又娇嫩,被主人这样直勾勾地盯着,脸蛋瞬间绯红。 阿小没替自己辩解,只能在小姐妹秀琴面前吐槽抱怨:“他一个男人,比十个女人还要小奸小坏,隔家东家娘多下一张面包票,他当是他的,一双眼睛瞄法瞄法,偷东西也偷不到他的头上!他呀,一个礼拜前吃剩下来一点饭还留到现在,他不说不要了,我也不动他的。” 哥儿达生怕阿小偷懒不帮他当天洗衣服床单,全部堆到浴缸里泡着,也不管当天有没有太阳,反正要求阿小当天的活必须当天完成。 阿小忙得像只蜜蜂,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而且公寓里只有一个小时有自来水,浴缸用来洗衣物,就耽误了放水给哥儿达晚上洗澡。这样的家务实在让阿小为难。还得抽空出去买菜,晚上哥儿达会带各种各样的女人回家,闹到夜里两三点钟才消停。 哥儿达邀请的女人各不相同,但请客吃饭的菜却从未改变:“晚上预备两个人的饭,买一磅牛肉。”阿小非常熟悉做法,继续追问还要添加什么菜。再加一个甜菜已经是对第一次来家里的女人最热情的招待,下次再来,连甜菜都省了。 阿小都替这个抠门吝啬的洋主人感到寒碜:每次都是相同的菜,好在请的是不同的女人,她想。 阿小甚至还会自掏腰包买点面粉给哥儿达做鸡蛋饼,这么勤恳又为主人考虑的工人去哪里找? 哥儿达走肾不走心,滥交女人导致生病,膏药弄脏了床单,生活邋遢不检点,却有中国女人死心塌地地喜欢他。 李小姐早晚来电话,询问哥儿达的下落,阿小还要替他掩盖风流韵事。阿小不仅家务干得井井有条,还会说英文,应对哥儿达先生的外国女性朋友,情商也相当高,从不在新客人面前透露半点。 哥儿达对阿小相当满意,尽管怀疑阿小偷了他的面包,也不会责备。 主人心中想道:“再要她这样的一个人到底也难找,用着她一天,总得把她哄得好好的。” 这份工作毫无疑问既费体力,又费精神,但阿小为了生活,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有半点怨言。只能在哥儿达出去上班后,跟小姐妹秀琴互诉衷肠,像极了当代牛马,老板让加班就得加班,不敢抱怨半句。 底层百姓的生活现状从未因时代改变而改变,改变的仅仅是工作的模式。像阿小这种没文化没技能的女性,进不了公司,在大上海生存只能当佣人。号称拿着三千块月薪,实则吃不饱还倒贴。 ![]() 阿小和老公是未婚先孕,不仅没有办婚礼没有彩礼三金,甚至有男人似没男人,挣的钱还不够吃,还得倒贴他,养孩子。 小姐妹秀琴马上就要嫁人,却因为婆家给的条件不能满足而不停跟阿小抱怨:没金戒指不嫁。 秀琴的尊贵傲娇让阿小很受伤,试想一下,同为闺蜜,你因为恋爱脑嫁给了一个要钱没钱要样貌没样貌的男人。而你的闺蜜找的婆家原本条件就比你的好,闺蜜还不知足,还得要求三金彩礼大摆宴席。试想,你的内心会不会酸涩? 阿小就是这种心理,原本稀里糊涂地跟男人生了孩子,已经很懊悔,现在被姐妹一刺激一对比,心理更不好受。 她的尊贵骄矜使阿小略略感到不快,阿小同她的丈夫不是“花烛”,这些年来总觉得当初不该就那么住在一起,没经过那一番热闹。 她的心烦得很,想数落姐妹几句,又忍住了。跟男人吐槽秀琴结婚要求高,以此来敲打男人,不仅得不到正面回应。男人只装聋作哑,揣着明白装糊涂,笑容让阿小很伤心。 他的心里一定在想:儿子都上三年级了,还办婚礼,想啥呢?难道你还能跑了不成。 他时而答应一声“唔”,狡猾的黑眼睛望着茶,那微笑是很明白,很同情的,使她伤心;那同情又使她生气,仿佛全是她的事---结婚不结婚本来对于男人是没什么影响。 同时她又觉得无味,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去想这些。男人不养活她,就是明媒正娶一样也可以不养活她。谁叫她生了劳碌命,他挣的钱只够自己用,有时候还问她要钱去入会。 阿小最懊悔的莫过于恋爱脑,但已经无法回头,无法弥补,只能认命。女人啊,千万别太傻太天真,为了所谓的爱情,完全忽略物质,到头来,扶贫式婚姻里的滋味,只有你一个人细细咀嚼,又苦又涩。 ![]() 一步错步步错,阿小没有获得理想中的婚礼,也就证明这个男人并不重视她。不重视妻子,自然也就不会心疼妻子的付出。 阿小辛辛苦苦拉扯大儿子百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操心他的学习前程,对儿子严加管教,寄予厚望。 她看看百顺,心头涌起寡妇的悲哀。她虽然有男人,也赛过没有;全靠自己的。 原来育儿焦虑不分时代,当代妈妈在育儿路上也迷茫不知所措,对孩子一味地严格管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有个当甩手掌柜的爸爸,就跟阿小一样,养育全靠自己,男人压根靠不上。 阿小知道自己的前途已经一眼望穿,没什么希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供他读书,有好吃的优先紧着孩子吃。好一颗怜子之心。 ![]() 阿小带着儿子在大上海讨生活,说不出的心酸和孤苦,挣的钱还不够吃,还要兼顾乡下的母亲。母亲来信,并不关心她的生活,也不问候她的老公孩子。只知一味索取物品,来信千叮万嘱要她带头痛药和绒线衫给母亲,就算回不来,也要速速寄回家去。 阿小就像一个孤身奋战的女战士,一边扛着自己的小家,一边给原生家庭输血,千斤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牛马,无论哪个年代,女性为了生存,付出的代价远远比男人要多。 当代女性不也一样么?搬起砖就抱不了孩子,被世俗诟病:不顾家,上班潇洒;放下砖抱孩子,又被世俗指责:在家当少奶奶靠男人养活,经济不独立。 躺若又搬砖又带娃,那不就是当代“阿小”么?那种心酸和悲苦,又有谁理解? 就拿我自己来说,从生下大宝开始,就面临着育儿和工作的双重压迫,休完产假回去上班后,一颗心悬在孩子身上,老人根本带不好,用白开水泡饭给孩子吃。大宝上面流鼻血,下面拉肚子,我只能熬到下了班再带去看病。 辞了职带大宝,又被七大姑八大姨阴阳:在家享福了,什么都不用干! 世上真正为难女人的只有女人!带娃等于享福! 于是我左手带娃,右手写作,一干就是八年!将自己熬干榨干,榨出血榨出精,有了点小成绩,经济独立了。于是又有声音说:你命好! 没错,命好!就让人妒忌去吧! ![]() 关于我: 全职宝妈,写作八年,带大俩宝 多平台签约,专注文学书评、影剧评、短篇小说、商业文案 写作新书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