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讲:学中医经典的方法 我虽然是《内经》专题委员会的委员之一,但是我绝不是单独研究《内经》的,我虽然研究《内经》,但是我的主要重心是临床,学习的时候是学完这门功课再学另外一门功课,《内经》的文字有一个特点,就是唐朝王冰说的“文简意博,理奥趣深”,所以学起来比较有难度,我个人体会学习经典的方法有四点: 第一要读懂《内经》《伤寒》《金匮》的原文,它的字词意都要弄懂,读懂之后你才能理解。 第二要读熟,要把这些经典背下来是非常难的,《内经》里面虽然有很多精华的内容,也有一部分内容不是很重要,就没有必要全部背,可以选重点内容背诵,但是经典里面的一些重要条文至少要熟悉,一些重大的理论原则需要背诵,比如《伤寒》《金匮》里面的主证主方是要背的。 第三要融会贯通,读经典不是只读哪一本书,读一本书不可能成为名医,很多人只研究一门功课,比如研究《伤寒》的不懂《金匮》,研究《内经》的不懂《伤寒》《金匮》,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学经典的目的是先把这些经典装到大脑里面然后再融会贯通,这才是真正的全面掌握,你如果只研究一门,就不是一个全面的中医,《内经》的理论在《伤寒》《金匮》里怎么体现,《伤寒》《金匮》的方和证在《内经》里面是怎么体现的,这就是融会贯通,我们学经典要学会融会贯通,当然你不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准的。 第四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既是学习的方法,也是学习的目的,我们学中医经典的目的是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我们学经典的真正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书本与课堂上学的知识并不等于临床上的知识,书本与课堂上的知识学得很熟也不等于你掌握了这些知识,只有当你把所学的知识用于临床实践中,用于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真正的体会,这样的知识才是你真正掌握的知识。所以我们学习经典的方法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习经典的目的也是用于指导实践。如果不能指导实践,经典读得很熟、背得得很熟也等于没学一样,因为你不会用,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