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非遗“三把刀”

 山中的青木 2025-05-02

最近,福州非遗“三把刀”一下子火了,这个即将要被遗忘的非遗,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了人们眼前。我们这才发现,原来非遗之美,经得住时间的淬炼,我们不该去遗忘,而是要去铭记。

福州非遗“三把刀”,又被称作福州三条簪。它源于福建福州地区,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女性头饰。它的对象是劳动女性,展现了她们坚韧的精神。而到了现代社会中,她更是被赋予了现代意义,“女性不用将锋芒收敛起来”,而是要独立,要自强。

冰心《故乡的风采》中,曾对三条簪的装扮,大加赞赏了一番,她说福州女子这样的打扮,所展露出的样子,为“天下之最”的俊俏和勇健。女性头上挽发髻,插上三条扁平银簪,像是插了三把剑一样。主簪刀刃向下,左右是副簪,它们会交叉起来,刀刃会向外。

而原始的三条簪,长约8寸(大约是26厘米),“铁制刀身开双刃,簪尾铸环扣防滑。”(引号内两句引用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梳妆的时候,三簪插入发髻,呈现“川”字形,远而望之,好像是冷兵器列阵。

三条簪并非凭空出现,一些文史专家觉得,它是“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后,在晋朝妇女“五兵佩”的习俗中,不断演化而来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代嘉靖年间,在我国福州沿海地区,倭寇横行,当地妇女便开始在发髻间簪刀,以便于在遇到倭寇时,可以有武器抵御。

民间传说的版本是,曾经有一个渔家女,遇到了倭寇后,以簪刀刺穿了其咽喉,以后便有了“刀簪护城”的传奇。

三条簪展现了福州女性在历史中的担当,还有在外敌情况下的生存智慧,是女性力量的象征。在时代的变迁下,三条簪更是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一把为国,一把为家,一把为己。”它代表了女性的独立、勇敢、担当等,这样的精神与内涵,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