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真‖[老信系列散文]中国梦:流淌在时光里的星河长卷

 明月清泉与新雨 2025-05-03 发布于四川

     
 
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暮色为青砖镀上金边。千年风沙掠过城堞,将"天下大同"的古老愿景刻进每一道砖纹。这是中国梦最初的模样——它不是悬空的楼阁,而是扎根于五千年文明土壤的参天巨树,是亿万颗心跳共同谱写的时代交响,是每个中国人眼中闪烁的星辰与掌心紧握的温热。
 

一、文明基因里的千年守望
 
殷墟甲骨文中,"梦"字像一个人倚床而眠,睫毛上缀着星辰。中华民族的梦想,从大禹治水的"地平天成"开始,便与"民为邦本"的情怀紧紧相连。商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是对风调雨顺的祈愿;汉代画像砖上的耕织图,是对丰衣足食的向往。当李白写下"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当郑和船队扬起"宣德化而柔远人"的旌旗,梦想早已超越个体,化作文明传承的密码。
 
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阳光折射出《礼记》"大同"篇的剪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烟火里,在明代江南市镇的机杼声中,在近代志士"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呐喊中,从未断绝。中国梦的根系,深扎在"以和为贵"的哲学土壤,生长于"知行合一"的实践沃土,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先哲的智慧之光。
 

二、岁月长河中的逐梦身影
 
嘉兴南湖的红船划破薄雾,载着"唤起工农千百万"的梦想驶向黎明。太行山的悬崖上,红旗渠的开凿者用钢钎在峭壁刻下"敢教日月换新天";小岗村的红手印,按下了"脱贫致富"的时代强音;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师,用三十年时光让飞天的衣袂重新飘逸。这些定格在历史相册中的剪影,是中国梦最生动的注脚——它是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接力种下的绿色林海,是航天人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的浪漫执着,是普通人在工位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深圳前海的霓虹与渔村的灯火交相辉映,见证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蜕变。当高铁穿越秦岭隧道,当5G信号覆盖珠峰峰顶,当脱贫攻坚让千万个村寨告别贫困,我们看见,中国梦从来不是空想,而是亿万人用汗水浇灌的现实。外卖骑手的手机导航、驻村书记的工作日志、科研人员的实验数据,这些看似微小的存在,共同编织成时代的梦想经纬。
 

三、面向世界的文明新章
 
泉州港的潮声里,郑和宝船的模型与现代货轮的鸣笛遥相呼应。中国梦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寓言,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响。当"一带一路"的驼铃再次响起,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正将千年积淀的"协和万邦"智慧,转化为应对全球挑战的中国方案。非洲草原上的青蒿素实验室,中东沙漠中的光伏电站,南太平洋岛国的抗灾预警系统,这些跨越山海的馈赠,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和弦共鸣。
 
故宫的琉璃瓦与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在文明对话中折射出共同的光芒。中国梦的外延,是张骞带回的苜蓿种子在中原生根,是鉴真东渡时留下的唐招提寺樱花,是今天孔子学院里外国学生写下的"和"字书法。当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大陆播种希望,当"全球发展倡议"为南南合作注入动力,我们愈发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暮色渐浓,长城脚下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辰。中国梦,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它是母亲盼儿归的目光,是少年望星空的憧憬,是老者忆往昔的微笑。从"站起来"的尊严,到"富起来"的奋斗,再到"强起来"的担当,这条逐梦之路写满了苦难与辉煌,却始终流淌着永不褪色的希望。当清晨的阳光再次照亮天安门广场,我们知道,这个穿越千年的梦想,正以时代为纸,以奋斗为笔,续写着更加壮丽的篇章——那是属于中国的明天,更是属于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2024年,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阆苑明月清风》编委成员  

顾   问:米青青  
主   编:明月松  
编   辑:雨   燕 
校   稿:十姓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