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终极价值不在于被凝视,而在于唤起观者内心的回响。 -庄伟平 南宁红花石《满园春色》庄伟平 作 ·2012年作品《满园春色》获“非遗薪传-浙江石雕精品展”银奖; ·2012年作品《满园春色》获第八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金奖; 作品《满园春色》,因材施艺,以色取巧,以淡黄色为主体色彩,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与两位侍女,陶醉与漂亮的牡丹花中。花美而人更美,花香扑鼻使人心醉,真是国色天香人迷醉。底座使用树根垫像是假山使得作品更加饱满、生动。作品“秀色可餐”,让观者无不称赞叫绝。 庄伟平是石雕界“仕女”题材的代表人物之一。从腾空出世的《春夏秋冬》女神系列到得意佳作《满园春色》,庄伟平尝试过石雕刻过许多题材的女性人物,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刻刀下的女性人物灵动细腻,线条与形态、结构与虚实等方面都透露出独特的个性,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 在庄伟平的玉雕实践中,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美学的思考。对于一件优秀的作品,从客观的角度评判,巧色到位,刻画细致到位,形态要逼真等等,众所周知,这些是一件好作品的先决条件。但如何在画面与技巧之外再提高一个层次呢,庄伟平在《满园春色》的创作中给出了答案,那便是作品的故事感。其艺术创作始终在探索美学深度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上,在画面与技巧之外注入更深层的叙事性与人文内涵,进而实现真正的艺术升华。 据庄伟平说,当初创作这件作品时,看见大片乳黄色的石料中透出一块鲜艳的红色,他马上打定主意这处要雕绘一株牡丹。 随着牡丹的确定,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丽人行》的名篇,故事穿越回盛世大唐: 一个寻常春日,三位少女身着华丽的服装,头配精美的珠钗,来到花园里观赏牡丹。女子款款而步曲径间,牡丹一朵又一朵羞红着脸。花香不袭人,暖风醉人眼。她们其中一个不由得低下身子颔首闻香,风吹,牡丹摇曳,衣角飞扬… 《满园春色》的故事背景并非源于气势恢弘的神话,或荡气回肠的传说,也没有才子佳人的缱绻唯美,只是将人物故事注入,让石头里的生命有了灵魂。同时,更让观者恍若一脚踏进的牡丹园中,伴着一瓣心香,随着石头里的人物一起梦回大唐。 在作品构图上,庄伟平采用了三角结构,三角形本身是几何中最稳定的结构,因此这种构图能赋予画面强烈的安定感,常用于表现庄重、肃穆或宏伟的主题。通过调整边的倾斜角度,画面可从静态转向动态,更为适合表现运动或戏剧性场景。同时,三个点的分布能自然形成视觉层次,引导观众视线在画面中流动。 ![]() ![]() ![]() ![]() 为与史实切合,《满园春色》的衣着服饰,庄伟平专门翻阅了古籍古画参考。作品中三位人物的服装、饰品各不相同,与人物各自的身份匹配,闺中小姐的形象是青丝如瀑,头戴鲜花,鬓发上朱钗、耳坠、额饰一应俱全,步步生摇。修眉端鼻 , 颊边梨涡浅浅 , 秀美无伦。其躯干保持向前姿势,头部略侧,眼神微微向下的动作神态,正是古代大家闺秀的矜持高贵的表现。小姐身边的贴身仕女则歪头侧脸,月牙眼儿弯弯笑,生动而活泼。位于最前方的女子,相较其他两位人物,形态最为夸张。只见她低下身子轻嗅牡丹,手扶着硕大的牡丹花瓣,双眼闭上,完全沉醉在牡丹花迷人的香气中。三位女性人物均穿着透露肤色的薄纱罗衫,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社会风气,作品所雕刻的呈现出来的艳丽华美、大胆新颖,传神的再现了隋唐女子的动人风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