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默二十载终发声! 陈佩斯首次谈央视封杀内幕,看来是我们肤浅了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5-05-03

陈佩斯最近带着电影《戏台》的主演们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

这是他时隔20年再次执导的作品,由他自编自导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来。

很多人以为他自官司之后不会再登上央视的舞台,谁曾想他不仅在央视当了综艺导师,还做了导演。

对于央视封杀内幕,沉默二十载的他终于发声,原来竟是我们想错了。

春晚小品王转战话剧

很多人都是通过春晚认识他的。

当时的他还很年轻,与朱时茂合作的《吃面条》算是开创了小品这种表演形式的先河。

这个小品没有过多舞台道具和惊艳的台词,仅是用一双筷子、一个空碗。

再加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细腻的表情变化,就将无实物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小人物的真实与荒诞。

他在表演吃面条时,吸面条的声音让很多人都以为碗里真的有面条,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小品演员。

自此,他俩开始大火,他们也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此后14年间,两人接连推出《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经典作品,一时间成了春晚舞台上无风无两的“黄金搭档”。

看过他的小品都知道,他的风格都是以“纯粹喜剧”作为核心点,没有如今小品这般强行煽情或说教。

比如《警察与小偷》中,他通过小偷与警察的身份错位制造笑点,却未添加任何道德批判,仅凭情节和表演就让观众自然领悟到小品所要表达的意思。

他曾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观众只需要纯粹的欢乐。

不像现在,笑点不够,煽情来凑。

然而,随着春晚的发展,他的作品与节目组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他多次尝试创新,比如在《狗娃与黑妞》中提出单机拍摄和蒙太奇手法,但均遭导演拒绝。

这种拍摄手法在当时太过超前,因而导演出于多方面考量驳回了。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1998年《王爷与邮差》的演出频繁出错,道具失误、音效错乱,就连搭档的麦都出现了问题。

最后二不得不共用一个麦,实在不行全靠大白嗓吼,以至于下台后他与朱时茂抱头痛哭。

这一次后,他便告别了春晚舞台,而后转向了话剧。

2001年,他自编自导的《托儿》首演,这部话剧的角度还是很犀利的,以假观众、黄牛等乱象讽刺当下的演出市场。

该话剧巡演了上百场,票房更是上千万。

不仅是它,话剧《阳台》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它聚焦的是农民工讨薪问题,还融入了次贷危机等当代元素,就连他自己也说这是可以再演50年的话剧。

然而他不仅能演小品和话剧,配音也很专业。

98版《花木兰》里的木须龙、99版《宝莲灯》里的孙司悟空,甚至《超人总动员》的衣夫人、《豆福传》里的神经豆都是他配的。

然而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多元化发展时,却打了一场不小的官司。

版权之争

1999年,他与旧时搭档发现央视下属公司擅自将他们的8个小品制成VCD售卖,且未支付任何版权费用。

两人愤而提起诉讼,最终胜诉,获赔33万元。

很多人以为他离开央视是因为官司事件,但他近年公开澄清,离开央视的真正原因并非官司,而是创作环境的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

诉讼期间,对方曾以“平台成就演员”为由抗辩,但他坚持认为,创作者应享有对作品的绝对控制权。

官司胜诉后,他未再登上春晚,商演邀约也锐减,影视公司也因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倒闭。

最艰难时,他一度靠妻子承包的万亩荒山种树为生。

在此期间,他也不是没参加过春晚,但大都是地方春晚,没在央视露过面。

直到2020年,他去到央视的《金牌喜剧班》做导师时,这才与央视开始有了合作。

不得不说,他是真的勇,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鲜有艺人敢直接与央视对簿公堂的。

而他的坚持也相当于在行业树立了标杆,也让大家版权意识的越来越强。

许是沉淀得够久,近几年来,他开始将重心转向话剧教育与影视创作。

回归银幕

2025年4月18日,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现场,他携电影《戏台》主创团队高调亮相,成为了全场焦点。

导演兼领衔主演的他身着红色西装站于C位,与黄渤尹正杨皓宇余少群陈大愚徐卓儿等演员及出品方代表共同出席。

当时下着雨,主演们仍撑着伞卖力宣传着。

在活动现场,剧组别出心裁地将传统戏曲的开锣仪式搬上红毯。

他手持铜槌,敲响手里的铜锣,随后全体主创以京剧戏班的抱拳拱手礼向观众致意,衣袂翻飞间颇有民国梨园的风范。

这部影片改编自其自编自导的同名话剧《戏台》,该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好评不断,巡演早超300场,豆瓣评分也高达9.2。

电影版延续了话剧的荒诞内核,讲述民国初年北平戏班五庆班班主侯喜亭筹备《霸王别姬》演出时,因军阀霸场、名角失踪等意外。

阴差阳错让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顶替登台,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闹剧,是典型的陈佩斯式喜剧。

如今71岁的他不仅继续在教年轻演员,也参与话剧的排练,还学着年轻人的方式在短视频开通了账号“陈佩斯父与子”。

账号运营得很好,他已是千万粉丝的博主。

看过他今天发布的视频,真的让人感叹老一辈艺术家的坚持和执着。在排练现场,讲到台词发音咬字的艺术时,他说:

强调口音就是为了保持观众这个优越感,有了它,他一直在笑你;没有它,你场子就冷了。

对此,有网友赞道:这年纪那个劲儿还在,一点都没变。

无论是小品还是话剧,他始终都在精益求精,也擅以小人物的悲喜为镜,照出当下社会的美与丑。

很多人觉得他老了,在年轻观众面前,或许他的喜剧效果会大打折扣。

然而从他的话剧票房数据、各平台的评论区能看出,时隔二十年,他仍是那个受欢迎的陈佩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