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哲: 见信好。 得知五月中下旬可以线下见面,我的心仿佛已经飘了一部分去长春。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去学院参加一个活动,分享公益教学心得,那天穿的竟然是短袖,但我丝毫不觉得冷。讲完之后很满意很开心,出来看见你,活蹦乱跳兴高采烈地与你讲述一些细节,还张婆卖瓜自卖自夸:“我觉得自己讲得好好!”你还记得吗? 我莫名怀念那时候的自己,却也很清楚坚定地知道我不会是那时候的自己。 回想起来,原来在那样的岁月里,当我完成了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出门转角,就能遇到完全可以理解和共情我的朋友,分享其中的幸福与快乐,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在生活中去和他人诉说我有多么热爱,并非逞强与自我安慰,我想说,我并不失落。也许这是真正的热爱的另一面。它看起来没有那么热闹,不会被我轻易拿出来示众,而是融于日常之中,在籍籍无名的岁月里,思考、起身、行动,去精耕细作,一点点品尝其中的滋味。就像祛魅,需要有一个得到又失去的完整过程才能完成一样。热爱的一体两面,于是完整了。 想和你分享我最近的状态:开始没有任何障碍地学习和思考,莫名其妙就做到了早睡早起、收拾整洁房间,重新体会到了运动中专注于控制的训练,并且,我不再拖延(你知道这点对于我的含金量哈哈哈),几乎随时随地感觉到快乐和平静。这一切源于我做了一个立刻践行的决定——我不恨自己了。 大哲,你恨自己吗? 我知道,在一个几乎人人都在高呼“爱自己”“高能量”的时代,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奇怪。有一天我的大脑里突然响起这个问题,把我自己也吓了一跳,但仔细一想发现,先别谈爱自己了,先做到不恨自己吧。 先做到不恨自己,不厌恶自己的身材,不进行过量的运动,再谈爱自己,把专注与控制播撒在运动的每一个瞬间,享受一呼一吸的快乐;先做到不恨自己,不为了任何事情熬夜,不在深夜给自己任何压力,再谈爱自己,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头脑最清醒的时光,享受勤奋与创造的快乐;先做到不恨自己,不继续已是违缘的关系,不任由自己的宜人惯性飞驰,再谈爱自己,与真正愿意共情、理解自己的人共度时光,享受互相滋养与进步的快乐;先做到不恨自己,就不会动作变形,就不会看起来有力量但其实并不勇敢,就不会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我想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做到了不恨自己。“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把那些限制性的信念,堆积的尘埃和疲惫的感受请出去,从负数归零,再慢慢让积极的意象,温暖的阳光与轻松的活力加入进来。 去年年底,有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好在,我在反复拉扯中选择了不再恨自己,谢谢你的提醒、分析和鼓励,那时你说的话,我现在还会翻出来看一看。也谢谢你近期对我说的话:“很多人只能生长在夸奖和顺境中,一旦环境不顺,就自暴自弃,或者抱怨环境,换地方。但我真正欣赏的是,无论顺境逆境,我都能坚持自我,保持本心,做自己心目中该做的事儿,收到表扬会记住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遇到阻碍和挫折会想办法解决反思。这是成熟的人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我在你身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力量,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这样。” 我在想,要做到你说的这一点,其实本质上还是先别恨自己。不恨自己的人,是不会任由自己的嘴脸扭曲,总是在自怨自艾的。不恨自己,才能客观看清环境的确存在的限制,以及可以提升的空间。 对了,想和你说一件事,去年我生日的时候,你送了我一把特别好用的筋膜枪。在那些有点恨自己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用它。那时候的我,似乎习惯了放任自己的肌肉紧张,甚至觉得如果要缓解,那就必须通过强烈且疼痛的拉伸,仿佛只有这种方式才“配得上”解决问题。写到这里我不禁笑了,原来那时的我,对自己竟然如此苛刻,有这样微妙的恨意。 最近,我重新拿起了它。当我感到肌肉紧绷的时候,当我有时间去放松的时候,我开始愿意用它了。它让我明白,放松并不需要那么疼痛,也不需要那么急迫。它提醒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温和的、细腻的,而不是通过自我折磨来获得解脱。 其实,你知道的,我说的不仅是筋膜枪和肌肉的放松。当精神已经紧绷、关系不再滋养、事物的初心已经偏离,我们同样需要一把“筋膜枪”——一种温和的、松动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缓解内心的疲惫,重新找回平和与力量。而这把工具,或许就是“不恨自己”。当我们学会不恨自己,那些紧绷的情绪、僵硬的关系、偏离的方向,都会慢慢松动,生活也会变得柔软而清澈。 决定不恨自己之后,生活的颗粒度减小,能见度变高。亲爱的大哲,我祝福我们,都先做到不恨自己。 爱你的静静 2025年5月3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