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表现手法浅释(11):赋、比、兴

 千山小草 2025-05-03
诗词表现手法浅释(11):赋、比、兴

二、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接上期

15.赋、比、兴

是古人总结出的三种诗词写作语言技巧,依其属性应归表现手法范畴,但它们又不能完全与现代汉语中的具体表现手法划等号,因为赋、比、兴各自包含了多个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所以在诗词界是一个特别的术语。作为当代诗词写作者来说,对此应有所了解。

1)赋

‌就是铺陈直叙的表现手法,即写诗时将思想感情及相关事物直白、平铺地表达出来。[注意这里的“赋”与文体“赋”文不是一个概念]

古人通过赋来描写景物、表现事态,强化诗的表达语势,渲染气氛和调节情绪等。依现代语言学看“”至少包括了现代汉语中的铺陈(见《诗词表现手法浅释(10)》)、直抒胸意(见《诗词表现手法浅释(2)》)和正面描写(见《诗词表现手法浅释(8)》)这三种表现手法。

例如:

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这首小令的前四句,皆写景色,运用了赋这种手法,将代表萧瑟秋景的“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几种物象直白地铺排罗列,从而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面,其中“”、“”、“”、“”等字眼运用巧妙,使浓郁的秋色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为整首小令的立意做了很好的环境烘托。

2)比

‌就是类比或比喻,通过将一物与另一物进行比较,突出被比事物的特征。

古人通过比来借物托情,使人们的情感依附在景物或动植物或其他人的表现上。依现代语言学看“”基本与现代汉语中的比喻(见《诗词修辞方法浅释(1)》)修辞方法一致,但同时还引申含有比拟(见《诗词手法浅释(2)》、)和对比(见《诗词修辞方法浅释(4)》)这两个修辞方法等类似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

例如:

唐.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这首七绝的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地以“”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3)兴

‌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事物以引起所咏之事物、思想或情感。兴这种表现手法,很具有古汉语的特征,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凡用于一首诗词或段节的开头之法,用现代汉语学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很难对标。凡起到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作用的引发之法皆有兴之意味,如借景抒情等。甚至于借景物作结也可称为兴结。

例如:

先秦.佚名《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中的这首国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主题。

又如:

唐.杜甫《新婚别》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杜甫的这首叙事诗,开篇以“菟丝”和“蓬麻”两植物起兴,引出嫁女和征夫,同时还有比喻的作用;结尾则以“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作结,由比翼鸟联想到别离人,是典型的“兴起兴结”。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守边将士新娘子的形象。

古人的“赋、比、兴”很有特点,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不能与现代汉语的语言技巧割裂开来看待。实际上当今语言学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已完全覆盖了古人的,所以,现在写诗填词已完全不必纠结这几个概念及其运用了。

例如: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开篇以滚滚东流的长江水起兴,引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缅怀,为全词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奠定了豪放的基调,实际上这就是现代语言学中的借景抒情。词中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形、声、色等方面详细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对周瑜形象的刻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细致地展现了周瑜的风采和战功。这些都是“”的手法,即现代语言学中的铺陈表现手法。

以上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还望诗友们海涵指正。

2025年4月29日于晋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