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犀·明清犀角雕(15)

 书楼寻踪馆 2025-05-03
 
 
 
 
 
 
 
 
 
 
 
 
 
 
 
 
 
 
 
 
 
 
 
张岱于《陶庵梦忆》中记录下了当时闻名天下的众项吴中绝技: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中国古代的工雕技艺取材十分广泛,而最为经典的便是竹木角牙,其中的角雕,在中国传统工艺品中主要指的就是犀角雕。在中国古典文化中, 犀牛被视为“国之宝”,它的角则被称为“物之珍”。且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连殷商甲骨文中都有猎犀、获犀的记载。它不仅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名列 道教八宝(火珠、铜钱、方胜、犀角、艾叶、银锭、珊瑚、书)之一,还是聚宝盆中必备之宝。故而,古玩杂件中的犀角雕往往被历代藏家视为珍品,甚至可以用来“炫富”。但犀角雕并未独成一门,多是擅长工雕者制作,在古代工匠记录中,最早的犀角雕专家到了明代才出现,他便是 鲍天成。鲍天成的角雕技艺在当时甚至能跻身“吴中三绝技”之列,作品还流入宫廷成为珍藏。鲍天成处理犀角雕作品时十分灵活,能将各式深浅浮雕、镂刻圆雕、透雕等技法综合运用,实现运刀如笔的神奇艺术效果。故宫博物院中正藏有一款能多方面展现其工艺水平的执壶,带有“鲍天成制”款,此品:盖形如盔帽,色泽较深,有钮,盖顶刻回纹,盖面凸刻蕉叶纹与螭龙纹各一周。壶身一侧为光素流,一螭从壶身攀壶流向流口探视;另一侧为柄,三条螭龙围绕柄把上下腾戏。壶身纹饰从底向上分为4层,第一层为蕉叶纹,第二层为兽面纹,三、四层为蟠夔纹。鲍天成之后,清中期因乾隆帝偏爱犀角雕作品,内廷匠人投其所好制作了许多精品。但乾隆帝最爱的还是明末清初工雕大师 尤通的作品,甚至为其亲笔写下多首御题诗来表达热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