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作家||【埋下读书种子,成就写作梦想】■陈树宁

 齐鲁文学 2025-05-03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陈树宁,生于青铜峡,长于贺兰县。中学高级教师,宁夏贺兰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致力于语文教学与研究,多篇专业论文荣获市区级一二等奖。是贺兰作协会员,热爱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神州文艺》《南粤作家》《暮雪诗刊》《大雅散文》《齐鲁文学》等多个知名网络平台。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展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


埋下读书种子,成就写作梦想【原创】

4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 “播撒文学的种子” 阅读和写作公益课堂活动,在贺兰县图书馆悄然绽放。此次活动由贺兰县文联主办、县图书馆承办,银川市作家协会、贺兰县作家协会协办,没有喧嚣的宣介,没有刻意的气氛渲染,却吸引了百余名文学爱好者、师生及家长齐聚贺兰县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共同聆听文学的声音。

主讲嘉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汉斌。中等身材,黑红脸膛,目光有神,一口西吉普通话顿挫有力。电子屏幕上,“与书籍共鸣,和思想对话”的活动主题熠熠生辉,仿佛在邀请所有人开启一场深度的文学交流。

课堂上,刘汉斌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从“阅读、写作、思想”三个方面娓娓道来。

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一个的成长史。刘老师先是从他的读书经历谈起,他出生在被联合国认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宁夏西吉的一个小山村。

贫瘠的土地,物质精神生活极具匮乏,拆旧电池的电棒就是手中的碳素笔,翻烂的小人书,残页的《三国演义》,周边村子反复播放的旧电影,构成了他童年读书精神生活的全部。母亲因为他个头矮小而叹息说:“娃!你要好好读书。”简单的话语印刻在幼小的心里。刘老师读书有个好习惯,就是手自笔录,好词好句抄下来,好人好事记下来,好思想好想法写下来。从他PPT展示的厚厚的读书笔记和日记中,就可以窥一豹而见全身。使听者能感受到刘老师这份对阅读的执着与热爱。

随后,刘老师将话题转向当下的阅读现状。他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孩子和家长们说,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纸质阅读变得愈发奢侈,碎片化、快餐化阅读成风,人们阅读时往往只追求视听感官的刺激,缺乏分辨式、沉浸式的深入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会误导成年人,更会贻害孩子。他强调,读书不仅能养性练脑,更是一种能力、涵养、素质,是高雅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汲取人类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精神气质上的升华,摆脱庸常环境的束缚。因此,在这个浮躁的信息时代,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味和习惯,对构建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至关重要。

因此,他呼吁在场的人,在浮躁的信息时代要培养起良好的阅读品味和习惯,这对于建构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读书方法,还要有一份读书计划。先选择自己喜欢书去读,放下手机陪着孩子读。学会精读和泛读,充分利用工具书,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词典》,因为自己动手查出来要比手机百度来的,理解和记忆要深刻远久得多,它会使你终身受益。要选择好书名著来读,读这些书,就是和圣贤先哲对话,年少时,要为自己埋下一颗读书种子,它终将生根发芽。

这当中,一个稚嫩童声向他提问:“刘老师,你最喜欢那本书。”刘老师不加思索的回答道:“我最喜欢的是路遥的《平凡世界》。”

《平凡世界》让刘老师沉浸在书中,孙少平读书奋斗史,写的不就生活中困惑的自己吗?我也要写作,上中学了,刘老师的一篇文章被印成铅字,刊登在西吉县文联的纸质刊物上。

靠着读书写作,刘老师走出了大山,走上了文坛。他从西吉一路来到川区贺兰,他调侃道:农民出身,干的还是农业,选种售种是我工作的主业,散文创作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但它无伤正业。一枝一叶总关情,花草树木融入了文学,梦想嫁接在种子草木上。他创作了一系列植物生态散文。

PPT里展示了他20年的时间里,散文入选各类选刊和年度选本。散文《把心灯点亮》入选《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14散文》,《睡在记忆里的名词》被《散文 ·海外版》2016年第1期转载,《伤叶是根的痛》被《散文选刊》2017年第4期转载并入选《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麦牛儿》被《散文选刊》2020年第3期转载等等。这些作品全都选自《六盘山》《黄河文学》《朔方》。刘汉斌的散文集《草木和恩典》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4年卷”,长篇散文《自然曲》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散文集《阅草集》入选“2021年度宁夏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

他说上学读书时他没有获得奖状,如今就把这些当做读者给他的最好荣誉。读书助力他成长,写作成就了他的梦想,作为西部青年作家,他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荣耀与使命在心中交织。

课堂接近尾声,现场依然氛围热烈。此次 “播撒文学的种子” 阅读和写作公益课堂,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文学火种的传递。刘汉斌老师用自己的故事与感悟,点燃了在场每个人心中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文学的种子将在贺兰县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多绚烂的文学之花,让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读与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文学的滋养下,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