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宝月帖》又名《致杜氏五札之一》,行书,信札一则。书于1065年(治平二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四行,四十二字,尺寸为23厘米×17.7厘米。此帖笔法峻健锐利,应为早年书,是东坡存世墨迹的肇始之作(肇始/zhào shǐ/意为开始)。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宣和中拜尚书左丞。靖康初贬单州团练副史,象州安置。绍兴初,复左中大大。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算来,跋此帖应是王安中从象州往泉州途经惠州、潮阳时事。跋中所谓“二翁”,自是指苏轼、苏辙兄弟;“两孺”即指苏迈、苏迨;“叔党”,即苏过。《苏氏一门法书》中有苏过,而无苏迨,徐邦达先生考此已非唐弼时原物了,苏迨之帖已拆除,而补上苏辙致王巩数札已是清代之事。 古道 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 尊敬的父亲,想着尽快完结《礼书》,因为事务繁忙,还没有来得及向您询问。 昨日得宝月书,书背承批问也。 昨天收到了我族兄僧惟简的来信,信封上有您的批问。 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 您嘱咐我监督编写《礼书》一定会平安完成,只是没来得及向您写信。 轼顿首。 苏轼叩头下拜(书信敬辞)。 古道 《宝月帖》 苏轼 / 行书 【1】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昨日得宝月书,书背 【2】承批问也。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轼顿首。 “书法字帖”经过十多年的采编整理,我们一方面对高清字帖进行原文注释,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搜集各类字帖的多种版本进行原文注释,至此《书法字典》现已初步成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