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被心脏早搏纠缠了两年,长期饱受心悸、心慌、胸闷的煎熬,日常稍一活动就感觉心脏像敲鼓一样乱跳,还常常伴有头晕、乏力,严重干扰了他的正常生活。经过精心的中医调治后,他由衷感慨:以前对中医了解太少,总觉得是慢功夫,原来只要遇到真正懂行的中医,就能精准解决问题!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到好处,再顽固的病症也有被攻克的可能! 我运用了中医大家邓铁涛传承下来的经典药方,结合王先生的个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辨证分析和个性化治疗,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有了明显改善。这个方剂我运用多年,已经帮助众多心脏早搏患者摆脱了病痛的困扰。 ![]() 今天,我就通过王先生这一典型案例,为大家详细剖析这个方剂的辨证思路、具体用药以及调理方法。 王先生患心脏早搏2年,一直有心慌的症状,面诊前近半个月症状加剧,表现为频繁心悸,心脏突然猛地跳动几下,伴有胸闷不适,活动后加剧,头晕目眩,身体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精神状态极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结代(脉搏时有停歇),睡眠质量差,食欲也明显下降。 西医诊断:心脏早搏 中医诊断:心悸,心脾两虚,心神不宁 ![]() 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当归10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远志10g,木香6g,生姜3片,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服。 (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一人一方,此方仅供参考,切勿自行服用) ![]() ![]() 王先生心脾两虚,脾气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亏虚,心脏失于濡养,故而出现早搏等症状。同时,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生,聚而成痰,痰浊阻滞心脉,进一步扰乱心脏的正常节律。此外,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心慌等症状。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为主,兼以化痰通络。 ![]()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与脾在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 第一,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不能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导致心血不足,心脏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出现异常跳动,引发早搏。 第二,脾虚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浊阻滞心脉,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加重早搏症状。 第三,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而情绪的不稳定又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对于心脏早搏的治疗,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是治本之法,化痰通络是治标之策,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7剂药服完后复诊,王先生表示服用6剂后,心悸、心慌的症状明显减轻,胸闷也有所缓解,舌象和脉象稍有改善。既然药已对症,就遵循原有的治疗思路,去掉生姜,加入丹参以增强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继续服用20剂后再次复诊。 复诊时,王先生早搏发作次数大幅减少,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面色逐渐恢复红润,头晕症状消失,睡眠质量显著提高,食欲也恢复正常,舌色淡红,脉象趋于平稳。病情已大为好转,之后改用归脾丸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 行医50多年来,像王先生这样通过中医调理成功改善心脏早搏的案例数不胜数 。 ![]() ![]() ![]() ![]() 我是北京公立三甲医院中医科的李瑛主任,是主任医师、教授。五十多年的行医路上,贵在医德,希望有生之年能帮助到更多人,我坚守初心,不乱用药,只开对的,只给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个病人。如果您有血管狭窄,颈动脉斑块,脑梗,冠心病,三高,脑梗后遗症等问题,可以把详细情况,或者检查报告私信发给我。我收到后会一一回复,为您做出专业的指导,制定合理的调理方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