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突然肿起又红又硬的包,一碰就痛到飙泪,挤破它会不会好得快?” 这可能是要命的火疖子! 数据显示,90%的火疖子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而危险三角区(鼻周至上唇)的疖子一旦挤压,细菌可能直冲大脑,引发脑膜炎或败血症。 这颗“夺命红包”到底怎么处理?学会这几招,帮你少跑医院少遭罪! ![]() ▲图源:抖音@都市现场 火疖子的学名叫“疖肿”,本质是毛囊和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时“潜伏”在皮肤表面,一旦遇上抓伤、出汗或免疫力下降,就会突破防线引发红肿硬块。 · 疼痛感:火疖子像“容嬷嬷扎针”,痘痘通常不痛。 ![]() ▲火疖子和相似的皮肤问题对比 ①徒手挤脓=细菌“直通车” ②粉刺针挑破=自造“细菌炸弹” ③大蒜敷贴=火上浇油 黄金48小时急救术 这些情况立即就医 医生“掏脓”不疼的秘诀 高危人群防护套餐 防疖三件套 记住这个保命口诀:“红肿不挤勤热敷,发热就医莫耽误;控糖护肤强免疫,预防胜过挤脓苦”。 家中常备碘伏棉签+莫匹罗星软膏,发现火疖子立即处理。与其冒险挤痘,不如科学应对——你的皮肤,值得温柔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