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刘老师特意拍的照片) 刘老师过年回到山东老家时便给我发了簸箕的照片,且说,可以做素材写点文章。太感谢刘老师的细心与用心了! 在我写乡村记忆——箢篼时刘老师就与我说了簸箕的样子,刘老师说,俺这里叫箢子,它与簸萁是分不开的一对家具,箢子还有个用处是挎着推碾与赶集,走亲戚也用它。 刘老师说的簸箕便是这个图了。印象中,簸箕所用的材料,手工编织的方法,与箢篼的编织工艺是一样的呢! 过去在老家,每户人家里能没有箢篼也不能没有簸箕的。簸箕是一种扬糠除尘土的好农用工具呢! 彼时,每家每户皆有这样子一个簸箕的,记忆中,很多人家缺这样那样的工具,便会借邻居家的使用。唯独没有听说借簸箕的,可见簸箕的使用率是频繁的。 簸箕的使用人,多为家庭妇女了。可能因了它的宽窄长短以及容量恰恰符合了女子的体力与身形吧?印象中,也没有见过男子使用簸箕呢! 我老家人儿在使用簸箕时,会说,扇扇,扇一扇。我觉得这般说太贴切了。将任何粒状农作物装于簸箕中,两手抓住簸箕两端的把手上下反复地扇动,那些农作物的叶子呀呀,覆在上面的尘土呀,外壳的蒂把呀,皆随着上下扇动的风,而飘了出去。 感觉用这个簸箕,使用的人儿真得用到巧劲儿呢!因为扇着扇着便将灰尘与枝叶抖落出去了。 如果不得要领的话,会将作物果实扇出去的。 若作物里有大粒砂石时,便会将簸箕左右摇摆,且要以较快的速度。如此,那些砂石随着左右的摇晃,而被筛到了前面。无论大砂石小砂石,皆聚在前面了。 这样一来,主人们便放下簸箕,用手或者小笤帚扫出去。我见母亲用时,是将那砂石都扇出去,前沿儿处只余一两粒了。 簸箕,在农家里,一年四季几乎皆可用到簸箕。春天里,准备豆种,带壳花生种等等作物,定是要先用簸箕扇一扇的。 其中,花生仁种子不可以扇的,要带着壳儿扇才好!若在簸箕中扇了,来回滚动时便会破坏花生的种衣,同时也会影响花生的出芽率和生长速度。 如若将花生仁扇了,在种置时,花生仁因红色的外衣被剥落,表面上会返出油来,但看不清楚,便不易成活了。 晒麦子与打麦子时,越往前的年代越用的多。扇麦子最好用了,因为打好的麦子,是不很干净的,常会有麦糠和灰尘。 在农村,簸箕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说是不离手的工具呢! 而如今,簸箕用的少之又少,每户人家里怕是没有这个老物件了呢! 我还记得小时侯,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扇簸箕,结果,刚扇了一下,因用劲儿不当,一下子将那农作物也一起撂出去好远,蹲下来,捡半天,或者连泥带土再捧入簸箕里,等着母亲来收拾残局。 写至这儿,想起那画面,笑起来,为我的拙,为我回不去的少年与童年,也为那些老物件如今终于可以安静地呆在角落里歇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