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人毁在横竖屏的选择,分享20个构图技巧!超实用!

 与春天同行 2025-05-03
构图的核心目的在于合理编排画面元素以抓住观者目光,构图方法虽层出不穷,此次聚焦经典范式。今日将以循序渐进之法,串联实用技巧,细数 20 种常用构图方式。

1、三分构图法
具体地来说,将画面用线条划分成九宫格(多数相机具备网格显示功能),拍摄时便能更便捷地进行构图布局。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画面中的主体元素放置在分割线或交点位置上。
图片

图片

2、中心对称构图

以这张都柏林“半便士桥”为例,将作为主体的桥梁置于画面中心位置,可呈现出对称美感,让照片显得庄重且富有仪式感。
图片
存在倒影的场景尤为契合对称构图思路。例如这张照片,既运用了三分法构图,又融入对称构图原则,使画面呈现出平衡协调之美,主体与倒影相映成趣,让整体美感大幅提升。
图片

3、前景营造纵深感
在拍摄包含前景的画面时,借助前景元素强化纵深感是个巧妙的方法。采用这一手法能拍出立体沉浸感,因为摄影作为二维平面艺术,需要通过构图营造空间层次
以这张挪威瀑布摄影为例,将河中的石头作为前景,搭配广角镜头拍摄,画面纵深感十足!
图片
图片
以石头作为画面的前景

4、框架嵌套构图
合理运用 “框架嵌套” 的构图技巧,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提升画面纵深层次感的巧妙构图手法,能够让拍摄的照片显得更加立体且鲜活生动。
图片

5、视觉引导线的运用

画面中的视觉引导线具有重要作用,能引导观者的视线聚焦主体,让画面主题一目了然道路、墙壁、图案等常见元素,均可作为视觉引导线的构成要素。

图片
图片

6、对角线与三角形构图

在摄影构图中运用对角线和三角形元素,可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动态张力效果!
图片
图片

7、图案与纹理的魅力

人类生来便对图案怀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无论是成排而立的拱门,还是一朵鲜花的细腻花瓣纹理,都能营造出和谐舒适的视觉体验。
图片
图片

8、奇数构图法则

摄影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当画面中的物体数量为奇数时,观者视觉感受会更显和谐自然,这样的照片往往更具吸引力,让画面越品越有韵味!
图片

9、满构图手法

拍摄时让主体几乎占满画面,仅留少许空白,可打造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令人过目难忘。采用这种构图方式,观者视线不会游离,瞬间聚焦主体,摄影师的创作意图也能被清晰捕捉!

图片
图片
10、留白构图

和满构图理念不同,在拍摄主体四周保留适当空白区域,同样能让画面充满吸引力,营造出极简主义的独特美感
若说满构图如同色彩浓烈的油画般具有视觉冲击力,那么留白构图则似水墨画般意境悠远绵长。这种构图方式在赋予画面空灵感的同时,也自然引导观者将目光聚焦于主体本身。
图片

图片

11、极简主义构图

上一条提及的留白正是简约美学的体现,“少即是多”的理念在摄影创作中别具一格。拍摄时可尝试精简画面元素,将主体局部放大并聚焦于某个细节,让照片在简洁的构图中凸显核心,赋予更强的视觉表现力
图片

12、主体隔离构图

若想精简画面构图,借助浅景深将主体分离出来是十分奏效的方法,能使主体鲜明突出,画面层次清晰!通过使用大光圈,可虚化干扰视线的背景元素,这一技巧在肖像摄影尤为适用
图片

13、拍摄视角的转换

多数摄影作品的视角往往与日常视觉平齐。拍摄时不必局限于平视角度,尝试居高临下的俯拍或采用低机位仰拍,能为构图带来新颖创意,让拍摄过程充满趣味!
图片

14、发掘色彩搭配的魅力

色彩作为构图要素常被忽视,而巧妙运用色彩组合,能为画面增色不少,让照片从平淡跃升为精彩。色彩理论在设计领域广为人知,平面、时装、室内设计等领域均广泛运用,某些色彩搭配极具视觉冲击力,总能迅速抓住观者目光!
图片

图片

15、留白布局原则

留白的运用原则与画面主体的朝向或运动趋势密切相关。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例,画面中车辆前进方向的留白空间应多于后方的留白区域。
图片

16、左至右视觉规律

这一原理与人们阅读文字的习惯一致,正如我们习惯从左到右浏览文本,在解读画面时,视线也会遵循从左至右的视觉流程。
图片

17、画面元素的均衡

回顾三分法构图,我们习惯将主体置于网格线位置。但此举有时会造成视觉失衡,为避免这种情况,可在画面另一侧安排次要元素(第二主体)以实现平衡。
图片
图片

18、并置构图手法
并置作为构图手段极具表现力,指在同一画面中纳入两个或多个元素,借由对比或相互映衬强化视觉张力。
图片

19、黄金三角构图法

黄金三角构图与三分法构图原理相通,区别在于它并非采用矩形网格划分,而是通过连接画面对角线将其分割为三角形区域。这种构图手法能有效营造技巧六中提及的“动态张力”视觉效果。
图片

图片

20、黄金比例解析

黄金比例是指将一条线段划分为两段,使较短段与较长段的长度比等于较长段与整条线段的长度比,其比值为无理数,近似值约为0.618。图示的黄金螺旋即依据此比例构成,亦称为“斐波那契螺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