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一八事变后 古北口抗战纪实78

 暮云深 2025-05-03

杜聿明 郑洞国 覃异之

(作者杜聿明当时系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代理师长;郑洞国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覃异之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四九团团长。)

三 战斗经过概要

古北口之战

三月十日午前七时卅分,第七十三旅甫部署完毕,敌机一架即来古北口上空盘旋侦察,约一小时后投弹而去。午前九时敌机五架又来盘旋轰炸,以后每小时一队敌机,往返轮流轰炸,竟日未稍停止。

我军既无对空作战的有效武器,又无对空作战的经验。古北口长城一带高地都是坚硬的岩石秃山,构筑工事及掩蔽部极为不易,在潮河支流上游有少数树木,亦为敌人投弹目标。因此,在敌机低空更番轰炸之下,我军未战之前已有相当的伤亡。这可能是日军侵略我东北以来惯用的战法,企图以飞机轰炸吓退我抗日军。

日军见我军被轰炸后屹然未动,遂于午后三时以炮兵掩护步兵向我第二十五师最右翼龙儿峪阵地及第一一二师右翼将军楼阵地开始攻击。敌人攻击正面虽广,但并未实行强攻,很显然,这种攻击是威力搜索的性质,作明日实行总攻击的准备。

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敌人可能从我最右翼的龙儿峪阵地进攻,企图突破我军一翼后,沿潮河支流大道包围古北口守军之后路。关麟征和杜聿明决定即将第七十三旅第一四五团的主力,增加到龙儿峪方面,左翼与第一一二师的将军楼连接,右翼延伸至龙儿峪以东五百米高地之线;并调第七十五旅(欠一五0团)集结于古北口东关相机策应。另派第七十五旅一四九团的一营,于通司马台大道警戒我军的侧背。午后六时敌以威力侦察的目的已达,退回原线。我军乘夜间调整作战部署,准备迎接明日的激战。

十一日拂晓,敌军开始总攻,以飞机及炮火掩护其主力向我龙儿峪及将军楼阵地攻击;至十时许,将军楼我第一一二师阵地被敌突破。当时守古北口正面的第一一二师部队,既不支援将军楼的战斗,亦不固守古北口正面,仅于河西镇留步兵一团收容该师退却;古北口守军亦自动撤退。

敌人占领古北口关口后,即乘胜以主力向我第二十五师右翼龙儿峪阵地包围攻击。我守该地的第一四五团,受敌两翼包围,伤亡惨重;而占领将军楼之敌又以猛烈的步炮火力封锁潮河支流上的交通,该团与旅部的交通电话,均被截断。同时古北口南城的战斗亦很激烈。当时关麟征决定要杜聿明指挥古北口南城正面的战斗,他亲率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指挥第七十五旅主力,拟恢复将军楼阵地以支援右翼第一四五团的战斗。

出古北口东关不远,即与敌人的战斗前哨发生遭遇。关麟征亲率第一四九团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走到山腰,即遭敌人的潜伏侦探狙击,双方短兵相接,关虽首先被手榴弹击伤,仍继续指挥第一四九团与敌搏斗,双方相继增援,战斗极为惨烈。我军终于将敌人击退,占领高地,并与第一四五团取得联系。是役第一四九团团长王润波阵亡。据关麟征说,在他身旁的士兵由于不会使用手榴弹,未拉引线即行掷出,结果并不爆炸,否则他是不会受伤的。他认为这是一次惨痛教训,所以后来他要求第二十五师士兵,每人都要投儿个手榴弹才算及格。

关麟征受伤后,即调第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为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第一四六团团长梁恺调为第七十三旅旅长,继续作战。后六时许,河西镇第一一二师的一团又擅自撤退,第二十五师即派第七十五旅的一五0团推进至河西镇占领阵地,以巩固我军左翼。同时以骑兵连由北句子经汤河向敌后迂回,以威胁敌之左侧背。激战竟日,第二十五师仍保持原阵地。

十一日晚,杜聿明与第七十五旅旅长张耀明,综合研究当时情况,认为敌我兵力悬殊,第二十五师除在河西镇之第一五0团伤亡较小外,其余均伤亡惨重。目前第一线又与敌人咬着,欲抽调兵力缩短战线,势不可能;倘明白敌增兵从我任何一翼迂回,或我某一阵地被突破时,均无兵力以挽回战局。为迟滞敌人前进、以待我后续部队到达计,决心以仅有的两连预备队及师部特务连,晚间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带占领预备阵地,在不得已时掩护师主力逐次转移到预备阵地,与敌作持久战斗。

十二日拂晓,敌增加重炮及飞机向我全面攻击,主力指向第一四五团,同时以大部兵力向我右翼延伸包围,战况较前两日更为激烈。官兵虽死伤相继,仍与敌顽抗,连续击退敌人三次攻击。在十二时前后,仅有的电话总机及无线电报机均被敌机炸 毁,前后方失去联络;消息不通,后援不继,前方部队各自为战;同时向我右翼包围之敌有增无已。

午后二时,敌已迂回到古北口东关附近,驻在关帝庙的司令部已被敌机关枪封锁,又无预备队以应付迂回之敌。此时,杜聿明与张耀明仓卒离开司令部,到古北口南高地的预备阵地指挥。预备阵地与各部队间的电话亦被炸毁,阵地已被敌人截为两段。午后三时左右,杜聿明在指挥所看到第一线部队,自右翼起且战且退,已逐渐崩溃;由古北口东关,沿潮河支流谷道中,渐有官兵溃散下来。

不久,两旅阵地(除第一五0团河西镇阵地外)完全崩溃,沿潮河支流溃退的大部队,成为敌人瞰射轰炸的有利目标,因而伤亡更为惨重。第七十三旅旅长梁恺负伤,各部队长对自己部队都失了掌握,未能按照预定计划转移阵地。仅有少数部队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其西南的南天门占领阵地,河西镇的第一五0团仍在原阵地,与敌隔河对战。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值得补述的:第一四五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大部队转移后,该军士哨仍在继续抵抗,先后毙伤日士兵百余名。后来日军用大炮飞机联合轰击,始将该哨歼灭。日军对这军士哨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曾把七个尸首埋葬起来,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

十二日午后六时左右,杜聿明转移到南天门时,除师特务连及少数部队占领阵地外,其余部队都失去掌握。不久张、梁两旅长先后到南天门,才派出参谋传令,分头收容各旅官兵,逐渐占领阵地,与敌对峙。入夜杜聿明为了缩短防线继续抵抗,乃重新调整布署,令第七十五旅的第一五0团由河西镇撤退至南天门以左高地占领阵地,南天门以左地区归第七十五旅守备,南天门以右地区归第七十三旅守备,师指挥所设于南天门。

十二日晚,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已到达密云,徐与杜通电话后,决定命令第二师星夜向南天门急进,接替第二十五师防务。十三日上午五时前后,第二师郑洞国旅(第四旅)已到南天门,未及休息即接替阵地;第二十五师交防后,撤回密云整补。

第二十五师是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由第四师的独立旅扩编而成,二月下旬即匆匆北上抗日。该师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两羲一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团);既无坚固阵地可凭,友军又不协力抗战;加以官兵政治训练很差,虽有抗日爱国的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以故伤亡极重。计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四千余人。但敌自侵入热河以来,又一次遇到顽强抵抗的中 国军队,敌军伤亡不下二千人,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役为“激战中之激战”。自三月十三日至四月二十日,将近四十天中,敌人未敢轻于冒进,一方面固然在玩弄外交阴谋,另一方面对于下一战役不能不集中更大兵力,作更周密的进攻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