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赏析 《和鸟过冬》是李娟创作的一篇充满生活情趣与人文关怀的散文,通过描写与鸟类共度寒冬的经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暖画面。 李娟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母亲收养野鸽子、呱啦鸡、兔子等小动物的趣事。在寒冷的冬日,这些动物被安置在煤房,却因公鸡的惊扰和房间的狭小,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混乱:鸽子扑腾、呱啦鸡受惊、兔子沾满煤灰,甚至闯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在床上、灶台上留下“痕迹”。这种“鸡飞狗跳”的场景,既展现了游牧民族生活的粗粝与真实,也透露出一种别样的生机。 文中对动物习性的描写尤为生动。例如,鸽子“没命地扑腾翅膀”,呱啦鸡“惊乍得好像真的发生了什么事”,公鸡“撕心裂肺”的干号,以及兔子在煤灰中“鼻子眼睛分不清”的狼狈模样,都让人忍俊不禁。而李娟一家对这些动物的包容与照料——每天为它们准备食物和水,甚至忍受它们在屋内“捣乱”——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最令人动容的是结尾的转折。当春天来临,母亲打开窗户,鸟儿们飞向自由,李娟一家虽感失落,却也欣慰于这些生命在最寒冷的日子里得到了温暖。这种“给予自由”的豁达,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暗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李娟用平实的语言,将这一过程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偎,共同抵御严寒,最终又各自回归自然,这种“共生”的关系,正是游牧民族智慧的体现。 从艺术特色来看,《和鸟过冬》延续了李娟一贯的写作风格——以小见大,以琐碎的日常细节折射出生命的韧性与美好。她的文字质朴而富有诗意,既不刻意煽情,也不回避生活的艰辛,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例如,她对煤房环境的描写:“房子黑咕隆咚,温度在零下”,短短一句话,便勾勒出冬日的严酷,而动物们的喧闹与人类的包容,又为这份严酷增添了一抹暖色。 此外,李娟对动物心理的揣摩也颇具趣味。她将公鸡的啼鸣形容为“大方地请你当免费听众”,既幽默又贴切,让人感受到她对生命的细致观察与平等态度。这种态度,使得《和鸟过冬》不仅仅是一篇记录生活的散文,更是一曲对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 |
|
来自: 老友mk09qda3vs > 《杂文散文及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