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江苏路21号 江苏路21号民国建筑,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有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幢3层17间,平房2进4间,共计21间。楼房坐西朝东,青砖外墙,大坡架屋顶,建筑面积330.20平方米。 “江苏路21号民国建筑”已列入“鼓楼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江苏路21号民国建筑,屋顶好像一只倒扣的碗,造型看上去有些像一座古堡。大坡架的屋顶,假三层,带老虎窗,有六扇窗户,较之一般建筑的窗户宽敞。 建筑的南侧为入户门厅,而在建筑的东侧也有一处凸出的门厅,上面带有封闭的露台。 青砖外墙,灰色窗框,窗户虽然很多,但是大都狭长,每室均有两至三面墙置有细长形的小窗,既可采集室外的光线,又隔绝了陌生的窥视;人在室内,可以通过三三两两的细长窗洞,将室外的风光一览无余。 江苏路21号民国建筑的周围,种满了树木,高大的树木几乎将建筑全部遮掩,建筑距离路边的大门稍远,大约有40米左右,至于院落,因为在原先的空地上加建了新的建筑,已经很难看出原有的模样。 江苏路21号民国建筑,为赵霞荪、朱石仙旧居,建筑的原产权人为朱石仙。 赵霞荪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学者,据说此建筑是朱石仙用已故丈夫赵霞荪生前四十年教书的积蓄购置的,之后朱石仙与女儿赵一芸一同居住于此。 江苏路21号,它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人文故事的历史建筑。朱石仙女士与赵霞荪先生的爱情故事,就是这座建筑最为动人的篇章之一。赵先生生前四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是对家庭与亲情的深刻诠释。 ![]() 2008年前后,此建筑进行了维修出新,现在的江苏路21号建筑,是“颐和公馆”酒店的15号楼。 江苏路21号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在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南京在民国时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江苏路21号,就坐落在这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土地上,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兴衰与变迁。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欣欣向荣,这座建筑都默默地记录着每一个历史瞬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