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MS)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介导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了解其临床表现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成人多发性硬化的具体临床表现: 疾病类型相关表现 - 复发缓解型MS:常见于有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年轻成人,表现为视神经炎、长束症状(如麻木、感觉异常或无力)、脑干综合征(如核间性眼肌麻痹)或脊髓综合征(如横贯性脊髓炎)。 - 原发进展型MS:约5%-10%的成人患者为此型,从发病起残疾逐渐积累,无急性复发,常见脊髓综合征伴痉挛性下肢轻瘫,无明确感觉平面。 典型发作表现 复发是指在无发热和感染时,急性或亚急性发生单相临床发作,症状和检查符合典型MS,反映CNS炎性脱髓鞘事件,持续至少24小时。首次发作称临床孤立综合征。 具体症状和体征 1. 感觉症状:是最常见首发症状,几乎所有患者病程中都会出现。常表现为肢体或躯干麻木、麻刺感、针刺感、发紧感等,也可出现根性疼痛,强烈瘙痒感尤其是颈部单侧皮区瘙痒提示MS。临床检查常见振动觉、关节位置觉受损,痛觉、轻触觉减退等。 2. 视觉症状:视神经炎是视觉通路受累最常见类型,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单侧眼痛,眼球运动时加剧,随后有不同程度视力丧失,主要影响中心视觉。双侧同时发生视神经炎少见。体格检查可发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反应障碍,部分患者有视盘水肿,后期视盘颞侧苍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Pulfrich现象,双颞侧偏盲罕见,同向性视野缺损可见于视放射受累时。 3. 运动症状:下肢轻瘫或截瘫比上肢无力常见,体格检查可见痉挛,下肢更明显,深腱反射亢进,可引出阵挛和伸性跖反射,常不对称。也可出现肌萎缩,多为废用型,常见于手部小肌肉,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脑干相关症状如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呼吸功能障碍。 4. 眼运动异常:可表现出多种传出性视觉障碍,如自主凝视异常(包括核间性眼肌麻痹、视辨距不良等)、眼球震颤(水平、垂直、钟摆型、周期交替性等)、慢相眼运动异常、阵发性眼运动异常、孤立的眼运动神经麻痹等。 5. 疲劳:是MS的特征性表现,常为与活动量无关的体力耗尽,每日出现,随时间加重,觉醒时就可能感觉筋疲力尽,休息可缓解,热和潮湿会加重。还常伴发于急性MS发作,与脑轴突损伤指标有关,但与MS总体严重程度相关性差。一些继发性问题如睡眠障碍、抑郁等也会引起或加重疲劳。 6. 热敏性:即Uhthoff现象,60%-80%的患者会出现,体温小幅升高可短暂加重当前或已存在的体征和症状,推测是体温升高时中枢通路发生传导阻滞所致。 7. 认知损害:明确痴呆少见,不到5%的患者会出现,通常病情严重时才出现。但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试,多达70%的患者存在某种程度认知损害,常见于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认知减退程度与脑病理学严重程度及MRI显示的病变负荷有关,抑郁也会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8. 抑郁:横断面研究显示,多达2/3的患者存在某种程度情感障碍,比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更常见,自杀风险可能较高。很多躯体和精神共病可促使患者出现抑郁,抑郁也会严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 9. 癫痫:发生率为2%-3%,比一般人群更常见,约2/3是原发或继发的全面性癫痫发作,1/3为部分性癫痫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约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的2倍,通常为良性和短暂性,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10. 大小便功能障碍:约50%患者有排便障碍,75%患者有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包括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收缩无力、由脊髓骶段受累所致的异常感觉和膀胱活动低下等类型。排便障碍可分为储存障碍和排空障碍,常见的是便秘、排泄不良和大便失禁。 11. 失调:步态失衡、上肢和手协调动作困难、言语不清常由小脑通路受损所致,常与锥体束征同时存在。体格检查可见辨距不良等,45%的患者会出现震颤,6%的患者有重度震颤,言语呈断续性或爆发式,严重者不能站立、上肢无法使用、语言难以理解。 12. 痉挛:大多数患者存在痉挛,根据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可分为无痉挛、极轻微痉挛等不同等级。痉挛是由于皮质脊髓系统脱髓鞘导致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可分为强直性痉挛和相位性痉挛,最常累及下肢。 13. 疼痛:疼痛总患病率为63%,包括头痛(43%)、神经病理性肢体疼痛(26%)、背痛(20%)、Lhermitte征(16%)、痛性痉挛(15%)、三叉神经痛(4%)等。还可能出现“MS拥抱征”,有紧抓感、挤压感等。 14. 阵发性症状:运动或感觉症状阵发性发作,短暂、刻板,常由活动或感觉刺激触发,原因可能是神经元间接触传递。脑干内病变可导致阵发性复视等症状,运动系统受累会导致痛性强直性痉挛,通常对卡马西平治疗有反应。 15. 性功能障碍:约50%的患者会出现继发于MS的完全无性生活,另外20%患者性生活下降。男性常见性欲减退、阳痿等问题,女性常见性欲减退、达到性高潮困难等问题,由脊髓病变、心理因素、机械问题等多种因素导致。 16. 睡眠障碍:包括RLS(患病率14%-5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7%-58%)、睡眠期周期性肢动、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发作性睡病等,很大一部分患者存在失眠,由疼痛、RLS、夜尿、药物副作用、精神综合征等因素促成。 17. 眩晕:30%-50%的患者有眩晕症状,最常见原因是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但也常与前庭通路或其他脑干脱髓鞘病变直接相关,与BPPV相比,脱髓鞘病变所致眩晕持续时间长,通常无位置性诱因,易误诊为BPP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