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颈动脉斑块真的能缩小!中医调理太神奇了!”被颈动脉斑块困扰三年的陈先生,在接受中医治疗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不少人觉得血管斑块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可只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准,再棘手的血管问题也能迎来转机!今天,就通过陈先生的真实案例,为大家揭秘中医名家路志正传承的经典方剂,如何帮助患者告别颈动脉斑块的威胁。 55岁的陈先生在三年前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斑块,大小达1.2cm×0.7cm 。此后,他经常感到头晕目眩,记忆力明显下降,肢体也时不时出现麻木感,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西医建议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但陈先生担心副作用,且服药后斑块改善并不明显。近半年来,他的症状愈发严重,甚至偶尔出现短暂性眼前发黑的情况,让他整日提心吊胆。 初诊时,陈先生面色暗黄,形体肥胖,自述经常感觉头重如裹,肢体沉重乏力,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结合症状与体征,中医诊断为 痰瘀互结、脉络痹阻 型颈动脉斑块。 ![]() 这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加之气血运行不畅,痰瘀相互交结,最终堵塞颈动脉,影响脑部供血。 根据陈先生的病情,我以路志正先生的化痰逐瘀通络方为基础,开出如下方剂: 处方:法半夏10g,胆南星6g,茯苓15g,陈皮10g,丹参15g,川芎10g,葛根20g,天麻10g,生山楂15g ,每日1剂,水煎服。 (注: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此方仅供参考,请勿自行服用!) ![]() · 法半夏、胆南星、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从根源消除痰湿 · 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改善颈动脉血液循环; · 葛根、天麻:升清降浊、通络止眩,缓解头晕目眩等症状; · 生山楂:消食化积、活血降脂,调节血脂代谢,软化血管斑块。 服药7剂后复诊,陈先生反馈头晕症状稍有减轻,肢体麻木次数减少;效不更方,继续原方服用20剂后,他的头重如裹感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随后根据症状微调药方,加入水蛭6g增强破血逐瘀之力。 持续调理4个月后,陈先生头晕、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记忆力也有所恢复;复查颈动脉超声显示,斑块缩小至0.9cm×0.5cm!后续改用化痰活血的丸剂巩固疗效,防止斑块复发。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并非单纯“消斑”,而是从整体出发, 化痰瘀、调脏腑、通经络: 1. 化痰祛湿:痰湿是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健脾化痰,减少脂质沉积; 2.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黏稠度,促进斑块消散,恢复血管通畅; 3. 扶正固本:调理肝肾、脾胃功能,增强身体代谢能力,防止病情反复。 特别提醒:颈动脉斑块调理需因人而异,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同时,配合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和情绪调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陈先生的案例能给被颈动脉斑块困扰的朋友带来信心!中医调理,让血管健康不再是难题! ![]() ![]() ![]() 我是北京公立三甲医院中医科的李瑛主任,是主任医师、教授。五十多年的行医路上,贵在医德,希望有生之年能帮助到更多人,我坚守初心,不乱用药,只开对的,只给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个病人。如果您有血管狭窄,颈动脉斑块,脑梗,冠心病,三高,脑梗后遗症等问题,可以把详细情况,或者检查报告私信发给我。我收到后会一一回复,为您做出专业的指导,制定合理的调理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