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派别(2) 3、闽派建筑 建筑特点:土楼防御功能 闽派建筑的特色,在于它历经500多年传承而来的土楼,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其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闽派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博大精深的客家土楼、古朴厚重的客家风情、悠长静谧的乡村古道、小桥流水的山村景象、金黄起伏的梯田风貌,构成了一幅幅或壮阔或秀美的画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也来到这方土地,将善良的客家人民、朴实的客家风范、沉韵的客家文化传播出去。 拍摄的影视剧有:寻路、红色摇篮、邓子恢、客家风云、一步之遥、下南洋等…… 4、京派建筑 建筑特点:对称分布、如意吉祥。 京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历经700多年演变而来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大到皇宫王府,小到平民住宅,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都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 中国北方建筑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最典型的便是北京的四合院了。 历史上,在老北京四九城里,曾有千余条胡同,京城内的民居四合院就散布在条条的胡同里。 ![]() 不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都与四合院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要素之一,是平民百姓生活、劳作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 四合院表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有着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闲暇时刻,邀三五知己在院中把盏言欢,不亦乐乎。 ![]() 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也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它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功能更广泛,分工更明确,给人以皇家威严之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