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犹如此 张行人义骡 义骡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 与我同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张鹤洲,担任负责朝廷礼仪的“行人”职务,平时骑乘一头骡子,十分喜爱它。康熙甲辰年(公元1664年),因涉及考场事故,张鹤洲被刑部关押,家中生计难以为继,只好用骡子抵偿欠下的款项。一天,这头骡子经过街市时,突然酸楚地悲鸣起来,把新主人从背上摔下,自己逃回张鹤洲的家。来人想把它牵走,稍微离近一点,它就又蹄又咬,不肯离开。我的哥哥西樵,在吏部担任要职,特为此事作了一首诗,名为《义骡行》。 我由此不禁深有感慨,东汉末年的华歆、曹魏末年的贾充、刘宋末年的褚渊,以及唐末的张文蔚等六位佞臣,这些身居要职的人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辜负君恩,卖主求荣。相比之下,这只骡子不知胜过他们多少倍! 姚氏二犬 一般豢养两般心,观变迎机智勇沉。剑客空空输痛快,惊魂乍定涕沾襟。 唐朝开元年间,吴兴一位姓姚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边境地区,随行的有两个仆人和两条狗。年长的仆人名叫附子,另一个是他的儿子小奴,父子俩性格都很凶悍。在南方住得时间久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于是便谋划杀害主人,以便早日返乡。 姚某的住处十分偏僻,周围没有邻居。有一天,附子忽然对主人说:“您是燕地的人,现在却流落到万里之外,倘若遇到不测,我理当护送您的棺柩返回故乡。可是最近我感觉正在衰老,如果忽然去世,我的儿子一个人无能为力,那您的遗骨就将永远留落他乡了!希望能尽早解决。”姚某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说:“你是想让我死吗?”附子说:“确实有这样的考虑。”姚某无奈之下,只好请求把时间定在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清晨,奴仆父子准备了丰富的早餐,劝他多吃点。姚某放下酒杯,伤心地哽咽泪下。见两条狗一左一右地依偎着他,刚才仆人进来时,也带给它们食物。他抚摸着这两条狗说:“豢养你们这么多年,现在这两个奴才要杀我,你们知道吗?”两条狗也哽咽着不吃东西,回头看着主人悲叫。这时附子走了进来,一条狗突然跃起,咬住他的喉咙,当下毙命。另一条狗飞快地跑到厨房,咬住小奴的喉咙,也当下毙命。然后又去咬附子之妻,把她也咬死了。姚某这才幸免于难。 鹤子点评说:奴仆父子阴谋杀害主人,两条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它们咬牙切齿,满腔愤恨,早已不是一朝一夕。此前卧在月下,对着野花吠叫,神情自若地陪伴着主人。随后如电闪雷鸣一般,迅猛果敢地斩草除根。这两条狗真是忠义而神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