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响应毛主席“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号召,美术界开始涌现出一大批适应新形势、新社会的国画作品。画家们纷纷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之气概,参与下乡劳动,进工厂,走农村,热火朝天、干劲十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同时,又悉心体会生活,笔耕不辍,以不俗的笔墨描绘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 ![]() 谢之光《春耕图》 这些作品赞美社会新貌、讴歌劳动成果,充满着在社会变革下被赋予的种种时代特征。许多过去从未出现过的内容和题材进入到国画的创作里,也最终推启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时代大门。 ![]() 王个簃 《走向生活》 1958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艺术在描绘新中国面貌的同时,也在歌颂伟大劳动人民。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都依托于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和勤劳智慧的双手。绘画记录下的新中国建设之路历经坎坷;但同时记录下的中国人民之劳动成果亦令人惊叹,也最为真实。这些绘画描绘的不仅仅是那些过去的时光,更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用劳动换来幸福生活的最美蓝图。 ![]() 李可染《劳动模范游园大会》国画 49.5×74.8cm 1952年 ![]() 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刘文西《幸福渠》国画 227.5×208cm 1974年 ![]()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国画 150×250cm 1951年 ![]()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国画 105×65.2cm 1955年 ![]() 郑慕康 《劳动图》 ![]() 董天野 《青春结伴到农村》 上海中国画院藏 ![]() 应野平 《丰收图》 1958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 林风眠 《轧钢》 20世纪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 谢之光 《万吨水压机》 上海中国画院藏 ![]() 朱梅邨、姜大中、陆一飞 《准备出发》 ![]() 汤义方 《北山道中》 1962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 程十发 《给生活打扮的人们》 上海中国画院藏 朱梅邨 《天不降雨人降雨》 ![]() 钱松喦 《积肥大军战太湖》 1964年 ![]() 钱松嵒 《劳动人家》 ![]() 惠孝同《麦浪连云图》 ![]() 陆俨少《毛主席的指示,到达了田头》 ![]() 傅抱石 宋文治 魏紫熙等 《光荣参加农业生产》 ![]() 杨之光《矿山新兵》国画 130.5×94cm 1972年 ![]() 潘絜兹《阿拉乡秧歌》 ![]() 黄养辉 《插秧忙》 ![]() 黄胄《春耕图》 ![]() 吴冠中 《义务劳动》 ![]() 吴冠中 《插秧》 ![]() 朱屺瞻 《名胜地区劳动图》 ![]() 贺天健《育蚕图》 ![]() 黄达聪 《劳动大军来啦》 ![]() 魏紫煕 《劳动归来》 ![]() 魏紫熙《春耕》 ![]() 魏紫熙《采摘图》 ![]() 张瑞恒《田间学习》 ![]() 忻礼良《劳动归来 》 ![]() 朱曙征《乡村四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