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那时还没有如今的短视频直播,大家有更多的途径去带货。 身边一个朋友,一米八多的大汉,在线扮演软萌妹子,卖衣服。 他本来做的是女装,偏向年轻女生,但他惊奇得发现,来找他聊天的都是一些抠脚大汉居多。 在社交平台上,他的头像,背景,日常的一些动态,都是女士网图。 于是,他后台收到的私信不堪入目。 有些男人直接表达爱意,说要和他过一辈子; 有些男人表达赞美,早晚一次,日日不缺席; 有些男人则直奔主题,虎狼之词让人不想多看。 回到当下的互联网现状,你会发现一些人的脑回路也是如此,始终没有摆脱“精虫上脑”时的丑陋。 无论男女,只要TA长得好看,身材不错,那你能在评论区下面看到各种各样的赞美之词。 你会感慨:什么时候,互联网上的声音,变得如此和谐热闹了? 在任何场景,任何人赞美你,背后的原因通常只有3个。 -01 偏爱你的人赞美你,是“带着完美滤镜” 父母偏爱子女,所以无论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闯了什么祸,在父母眼里都是“天下第一好”,自家孩子自己疼,自己爱,天然带着完美滤镜。 男女互有好感,正在暧昧或者处于热恋期,同样会无脑夸对方; 因为这个阶段,彼此依然是带着完美滤镜的。 “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外人看来,这个人可能各方面条件都一般; 可在心上人眼里,这个人就是极好的,顶好的。 就像《白马啸西风》中,李文秀说: “那些都是极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这倒不是认死理,而是人天然对自己偏爱的人有这种执念。 优先级靠前,或者让你爱而不得的人,都会成为你的白月光。 在社交关系,单位里也是如此。 你要学会辨别对方的赞美是真诚还是带着目的。 真诚的人,会欣赏你的特质,而不是“没有原则的赞美”; 会赞美你,但也会在你犯错的时候,拉你一把。 -02 下位者赞美你,是惧怕你 古代皇帝坐在那个位置上,他身边都是什么人? 别管是忠臣,佞臣,奸臣,能臣,庸臣……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质:无脑夸。 哪怕皇帝犯错了,也没有人敢直接提出来,而是绕着山路十八弯,拐几十个弯去提醒皇帝; 又要让皇帝听着舒服,让他不生气,还得让皇帝意识到这件事做错了。 站在山顶的人,眼里只有“虚假的赞美”,只有“皇帝的新衣”。 没有人会对你说真话,任何人对你说的话,都是被重重包装之后的“模板话术”。 因为这些人惧怕。 皇帝一个不高兴,那下面的臣子们可要遭殃了。 在现实的职场环境里也是如此。 你想要饭碗,你有时就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低头。 哪怕你再刚正,再不喜欢拍马屁,你也得认清现实。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不是拼谁功夫高,而是人情世故; 你看单位里某个同事,学历没你高,能力没你强,但他就是“嘴强王者”; 会哄,会夸,会来事儿。 领导提携他,却始终把你这个闷头干实事的人遗忘在角落。 为啥? 因为你不会夸啊。 如果你在高位,你手下有很多人,那这些人的赞美,你大可不必听。 -03 靠你吃饭的人赞美你,是有求于你 想到“黄教主”的一个故事。 他参加采访时,说当年那首“闹太套”的歌,自己本意是不想发的。 当他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自己唱的怎么样? 这些人花式夸,把他夸上天了。 尽管他唱完之后自己也觉得不好听,可在周围人的赞美声中,一步步迷失自己。 果然,歌曲发布之后,成为了他“人生黑点之一”。 有求于你的人赞美你,都是假的,是刻意表演的; 因为有求于你,因为要靠你吃饭,要麻烦你帮忙做事。 这里的赞美,就是人情世故。 没有人不喜欢赞美,因为被赞美,被欣赏,被认可,是每个人骨子里的需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段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总是赞美你的人,未必都是好心; 很少赞美你的人,也未必是不喜欢你。 要有觉察的意识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夸”这个字拆开看是什么? 是“大亏”。 沉浸在糖衣炮弹里的人,总会吃大亏的。 话题:你会辨别周围人的赞美吗?
|
|
来自: 安喜的空间 > 《历史人文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