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湖夜话]刘旺林的随笔《健忘趣谈》

 黄石新东西 2025-05-05 发布于湖北

健忘趣谈 

刘旺林

十年前,有位朋友告诉我一件趣事,说有一位著名学者在一次活动中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妻子,他用手指着妻子,却半天说不出她的姓名,只好向旁边的同事请教他妻子的名字。  

当时我觉得很荒唐,觉得深不可信。不料七八年过去后,事情临到自己头上。我发现常常在最需要的时候,把最亲密的朋友的名字忘记了。虽然他的音容笑貌乃至许多交往的细节经常都很生动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可那平日脱口而出的姓名,在关键时刻,却无论如何使劲也想不出来,而且越急越糟糕,脑子就像曝光的胶片,一片空白。  

这时我才明白朋友十年前告诉我的趣事真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不过我想忘记了自己妻子名字的“健忘”水平,大概要属上乘。  

最近久居书房阅读了大量中外名人传记,才知道学者忘记妻子名字的趣事只是小巫见大巫。作为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人之一,爱因斯坦最出名的除了那几大影响世界的理论公式,还有的大概就是他那最最聪明的大脑。就是这么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却有着一个缺点,那就是“健忘”。关于他健忘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其中有件趣事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有一天,正在工作的秘书突然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问她爱因斯坦的家在哪里。专业的秘书立刻警觉起来,向他告知爱因斯坦的家庭住址是不可以透露的,结果电话的另一段传来了有些无奈的声音,说,我就是爱因斯坦,但是我需要你帮我查一查我的家住在哪里,我忘记地址了。  

读了这一段,我忍住了笑,一面想爱因斯坦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禁忘记了自己的家在哪里,这种健忘应该是“举世无双”吧?  

无独有偶,我又继续读到了我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写的《晚年的回忆》,他在这部书里记录了许多“健忘”的趣事。其中记录的哲学大师、原《新华日报》社社长潘梓年的“健忘”趣事,却“忘”出了新高度。有一次,潘梓年在重庆的某一签名场合上,提笔恍然,却怎么也记不起自己的名字了,旁边的人提醒他姓潘,他不仅依然想不起来,并且进一步询问:“阿里个潘呀(出生江苏无锡)?”引来围观者开怀大笑。  

读到这里,我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叫“妙呀,妙,妙!”。老伴听到我长时间的笑声,推开书房的门问:“有什么事这么可笑?”看到老伴,我止住了笑声。看到他们一脸惊异像,我说“我笑了吗?”同时也忘记自己发笑的原因。  


刘旺林,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1982年发表作品,诗歌《小雨季》在中国首届微型作品编辑出版大展中荣获佳作奖;散文《端午思绪》获全国“屈原杯”文学作品二等奖;《铜草花的味道》荣获2013年中国最佳散文奖。参与《黄石市散文选》《黄石市青年杂文选》《铜都忠魂:赵宽铭》等10余种书籍编辑工作。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