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余热文/伍祉睿 外婆是在2015年前后开始学会使用微信并发朋友圈的。那时,刚给她与外公买了智能手机。外婆看着朋友圈不觉地好奇,便央求着我们教她如何使用发朋友圈。我与母亲手把手地教她:点击微信上的“相机”按键,再选择想要发的照片,编辑好想说的文字内容,便能够发带有图片的朋友圈。外婆学会后兴奋不已,自那以后,我每天都能在朋友圈里刷到外婆的动态,有发花的、有发与弟弟妹妹合照的,多不胜数。当然,发得最多的,还是与外公的合影。这些照片和文字,不仅是外婆生活的记录,更是她对生活热爱的见证。每一朵花、每一次相聚,每一次纪念,都是她眼中独特的风景,值得被珍藏和分享。然而,平静的生活在外公患上脑卒中后戛然而止。外公因病情严重,需要外婆时刻陪伴在身边照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外婆没有丝毫退缩,她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中所有的事情,包括曾经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微商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外公的艰巨任务中。那几年,外婆独自一人艰难地照顾起外公的起居生活。她没有请保姆,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康复护理,每一个细节她都亲力亲为。每天清晨,她会早早起床为外公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白天,她会陪着外公进行康复训练,鼓励他一步一步地重新站起来;夜晚,她会细心地为外公按摩,缓解他身体的疼痛。在这个过程中,外婆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用坚韧和爱,支撑起了这个家。外婆在照顾外公的同时,还想尽各种办法让外公的心情更加愉悦,促进他的康复。其中,就包括了学唱网络歌曲。每当外婆唱起那些动听的歌曲时,外公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不断拍手称赞。外婆就这样坚持着,不觉间,竟学会了百余首歌曲。待外公康复了些许,且能够自理时,她又开始在微信里写起文章来。几年间,她笔耕不辍,积累了将近5万字的散文。她的作品篇幅不一,既有短小精悍的两三百字,也有洋洋洒洒的3000余字,总数达到了50余篇。她的写作主题丰富多样,有对家公家婆的深厚感激,有对已故老同学的怀念,有对老家生活的美好回忆,还有对年轻时艰难困苦的追忆……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外婆都会用她那深情的笔触,讲述她与外公年轻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外公的深厚情感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这些文字不仅是外婆情感的寄托,更是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外公的深情厚谊。每当写完一篇,她便发给我修改,我修改后再发回给她,她将文章发到她所在的各个家庭群里以及朋友圈里,收获了许多亲朋好友的赞美。在照顾外公的闲暇之余,她还在微信上报名了专门教授老龄人的零基础钢琴课,欲活跃家庭氛围、提高自身素养。刚报名那会儿,由于报得较为仓促,设备不齐全,她便自己手画了一台“纸钢琴”,并标记上88个按键,跟着老师在微信上一步一步练习。外公时常在房间里听着,每当外婆弹奏出现错音,或是因长时间练习手指酸痛,忍不住想要放弃时,外公总会缓缓起身,迈着还有些蹒跚的步伐,走到外婆身旁,鼓励着外婆。日子一天天过去,外婆的指法愈发熟练。外婆的每一次进步,外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会坐在一旁,跟着旋律轻轻哼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回到了他们年轻时的岁月。有时,家里的晚辈们也会围坐在一起,静静地听外婆弹奏,房间里充满了温馨与欢乐。外公的支持与鼓励,是外婆学琴的最大动力。这一年里,无论多么困难,她都不曾放弃学习钢琴,课堂上认真做着笔记,做的笔记多达10余本,课后作业也总是交得最及时。现如今,她已能够弹奏《致爱丽丝》《化蝶》等复杂曲目。前段时间,她从线上机构顺利毕业,拿到了由机构颁发的毕业奖杯。她将奖杯拍了照,并将这一年的学琴经历写成了《学琴点滴体会》,一起发到了朋友圈里。霎时间,收获点赞无数。昨日,我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了这样一句标语: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对此,我深感认同。外婆在用她的切身行动告诉我,真正的家风,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训诫,而是实实在在的言传身教。她的坚韧、乐观与好学,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前行的道路。每当家庭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外婆讲述起过往那些照顾外公的艰辛日子,或是分享她学琴、写作时的趣事,话语里满是云淡风轻,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背后是怎样的毅力在支撑。这些故事,就像一本本鲜活的教材,让我们明白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心怀热爱与坚持,总能跨越重重困难。我也常常在想,等将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把外婆的这些故事讲给他听。让他知道,在这个家里,有着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长辈,用她的一生诠释着爱、责任与进取。我希望孩子能从外婆身上汲取力量,无论未来遇到什么风雨,都能像外婆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在平凡的日子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而这,也将成为我们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让优良的家风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