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起源北盘江的古称是牂牁江,“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这样记载;[15][16]魏时称盘江;它的上游古称豚水,又作遯[dùn]水,汉至南朝称豚水。《汉书·地理志》:“夜郎,豚水东至广郁。”《水经·温水注》:“郁水即夜郎豚水也,……东北流径谈藁[gǎo]县,东径牂柯郡且兰县,谓之牂柯水。”[17]中游称作花江,下游叫白层河,亦名巴淌,系布依语音译,意为江口,以地处那郎河与北盘江汇口,故名。[18][1]元代以来称北盘江,《元史·地理志》曲靖路:“沾益州,在本路之东北,据南盘江、北盘江之间。”《明史·地理志》沾益州:“北有北盘江,其上流即贵州毕节卫之可渡河,流入州境,又东南入贵州安南卫。”[19][10] 位置境域北盘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贵州西南部、云南东部,[8][9]地处北纬24°51'~26°45'、东经103°50'~106°20'之间,是红水河上游左岸最大支流,流域跨越云南、贵州两省,范围包括沾益、宣威、富源、威宁、水城、六枝、盘县、普安、晴隆、兴仁、安龙、贞丰、册亨、望漠、紫云、镇宁、关岭、普定、安顺县、安顺市等20个县市、特区的全部或一部分。[3]流域西部和东南部与乌江水系的分水岭为苗岭山脉,西部以界河可渡河、拖长江和干流岔河口至都格段与云南相望,东南与濛江为邻,南部与南盘江相接。[2]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乌蒙山脉马雄山的西北坡,河源高程2228.7米[4]。河流起始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在贵州省盘县四格乡纳入由南而来的拖长江后继续向东北,在贵州省水城县都格纳入由西北方向而来的可渡河后改向东南,经贵州省的水城、晴隆、关岭、贞丰等县,在望谟县蔗香镇与由东向西流的南盘江汇合。[3]北盘江自源头马雄山至蔗香双江口,全长449千米,总落差1985米,平均比降0.442%,流域面积26557平方千米。[5][2] 历史变迁北盘江流域上游和中游地区断层密集,其中垭都—紫云断裂带是贵州西部地区一个强大的构造变形带,该变形带为西北—东南走向,向东南延伸到广西南宁附近,向西北延伸到四川盆地南端,甚至可追溯到四川康定一带,称为垭都—马山断裂带,该断裂带是由罗甸断裂、紫云断裂、水城断裂等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同时具有左行走滑性质的大型逆冲断裂组成。沿断裂两侧的岩层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压扭性变形,在流域内断裂西南侧的二叠系玄武岩沿断裂发生左行位错,向东南方向位移达150千米,石炭系的砂页岩沿断裂向东南方向位移达100千米。受此影响在六盘水地区垭都—紫云断裂西南一侧岩层发生强烈变形,在郎岱镇附近形成由3种不同走向的弧形山脉围限成的三角形区域,该三角形构造区的东北边界为垭都—紫云断裂,前期受东北—西南向构造应力的影响,形成了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皱褶隆起带;后期沿垭都—紫云断裂发生左行走滑,来自西北方向的应力导致断裂南侧的褶皱扭曲变形,使得平行的岭谷变形成三角形构造山地,而来自西北方向的应力主要受青藏高原东南向侧向挤出的影响。北盘江流经郎岱三角形构造区并切穿一系列弧形褶皱带和断裂带,在地貌形态上该段河谷以宽缓河道和深切峡谷相间分布为特征,此处宽阔的河谷并非构造稳定区河流扩宽的结果,相反是经过强烈的构造变形,经河流切割一系列皱褶变形山地的结果。[8] 流域水系及特征水系组成干流概况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乌蒙山脉马雄山的西北坡,河源高程2228.7米,[4]干流天然落差为1932米,流域面积26557平方千米。[5][2]河流起始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在贵州省盘县纳入拖长江后继续向东北,在贵州省水城县纳入可渡河后改向东南,经贵州省的水城、晴隆、关岭、贞丰等县,在望谟县蔗香镇与由东向西流的南盘江汇合。[3]北盘江自源头马雄山至蔗香双江口,全长449千米[2],其中河源马雄山至可渡河口为北盘江上游,长146千米;可渡河口至打帮河口为中游河段,主要沿着水城县、六枝特区、普安县、关岭、晴隆边界,再延关岭与兴仁、贞丰流经花江大峡谷至打帮河口,长189千米;打帮河口至蔗香为下游河段,主要以黔西南州的贞丰、册亨、望谟等区域为主,长107千米。[9] 主要支流拖长江可渡河可渡河是北盘江北岸支流,发源于宣威市观音山坪子树乌蒙山脉东麓,全长162千米,集水面积1720平方千米,从上游依次注入可渡河,长10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有5条。可渡河在龙潭境内叫龙潭河,倘塘境内叫马摆河,杨柳境内称围仗河、可渡河,阿都境内称木冬河,文兴、普立境内村民称“泥猪河”。东北经杉木坪至铁厂下2千米即为云贵界河,至黑石河口后折东南向东北流,至小寨再折东北流,至天生桥伏流一段,折向东流,至都格注入北盘江。[22][23] 乌都河月亮河打帮河望漠河水文特征径流北盘江流域平均径流量为384900万平方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河川基流较小,洪峰水量分布在汛期,其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因此径流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呈明显的对应关系,降水的时空分布决定了径流在年内和年际上的分布特征。[3][4] 流域内大多是山区,洪水陡涨陡落,历时短,产流比较集中。因此,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与降水的年内变化极为相似,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7%。北盘江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分涵养能力差,地表对径流的调蓄作用小。但流域内雨量丰沛,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对应呈周期性变化,只有在丰、枯水年才有较大差异,其余年份均无太大变化。流域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384900万平方米,最大年份(1965年)为668200万平方米,最小年份(1989年)为179200万平方米,相差3.72倍。根据梯级坝址径流的年内分配分析,各梯级坝址多年平均水文年径流丰水期(6—11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1%以上,枯水期(12至翌年5月)占20%左右;最丰水月份均为7月份,最丰水月所占比例在19.4%~22.3%之间;最枯水月份除上游善泥坡水电站为4月份外,其余均为3月份,最枯水月所占比例在1.77%~2.2%之间。[3][4] 水能泥沙北盘江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1.1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13309万吨;侵蚀模数635吨/平方千米,其各支流来沙量主要来自流域面上的泥沙侵蚀。每年的雨季是河流的产沙季节,每年的第一、二次暴雨洪水或久旱后的暴雨洪水含沙量较大。全年含沙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6~8月份,且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70%左右,而最小含沙量出现在1~2月份。因此,产沙和输沙在短时段内高度集中是北盘江流域输沙量年内分配的主要特征。[4][31][6] 蒸发北盘江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在794.5~1068.1毫米之间,且年水面蒸发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变化在794.5~1068.1毫米之间。北盘江河谷地区在900~1000毫米之间,最大蒸发量为1068.1毫米。[4] 地理特征气候北盘江流域内降水量较为丰沛,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左右。流域内年降水在区域上的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不明显,西南部降水比西北部偏丰。流域西北部的沾益、宣威、威宁一带为该流域的少雨区,年降水量一般为900~1000毫米;流域中游为该流域的降雨高值区,其中支流打帮河的永宁、六枝、郎岱一带以及北盘江中游南部的晴隆站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下游年降水量又逐渐减小,董箐坝址附近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5—9月平均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而12月至次年3月的降水量所占的比例不足6%。同时由于流域地处云贵高原,昼夜温差较大,多形成夜雨。[3][4][9]流域内平均气温16℃,西北部较低为14℃,东南部较高为20℃左右,年均无霜期340天,年均日照1388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6%,干旱指数0.8-1.0。[32] 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北盘江流域土壤分布有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红褐色土、水稻土等12个土类,以红壤、黄壤为主。[3][2][9] 红壤分布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可达18℃以上,红壤地区位置偏南,相对高差大,大多数河流向南开口,可以引入湿热空气,在南部形成湿热环境;在西南部,由于受到印度洋季风和西南暖流的影响,干湿季节比较明显;在东南部,冬温低,湿度大,四季分明。红壤及赤红壤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土层深厚,一般达一米左右,相当一部分地区岩性软,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母岩释放养分快,植物生长繁茂,土壤肥力恢复较迅速。在该土壤上,可以种植油桐、油茶、茶叶及柑枯等经济林木。[2] 生物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野钟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野钟乡南部的北盘江河谷,地处滇东高原向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区,西南季风区与东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乌蒙山系东南坡,位于东经104°15′23″,北纬26°55'21″,海拔780-1680米,面积13.6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4.15平方公里,是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除此外保护区还拥有二级保护动物弥猴、小灵猫、斑羚、林麝等珍稀动物13种。其中兽类5种,即藏酋猴、猕猴、小灵猫、斑羚、林麝),鸟类7种,即白腹锦鸡、鸢、雀鹰、红隼、雕枭(Bubo bubo)、领鸺鹠、班头鸺[xiū]鹠[liú]、两栖类1种,即贵州疣螈。[13][39] 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城镇建设盘县特区(盘州市)六枝特区交通建设北盘江第一大桥水红铁路北盘江大桥水红铁路北盘江大桥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乡和新街乡交界的北盘江河谷之上,桥长468.20米,桥高280米,主桥跨径236米,是中国首次将钢管混凝土拱用于铁路桥梁,截至2022年是世界前100座高桥中排名57位,于2002年8月全面竣工通车。六盘水至红果铁路北盘江大桥是水红铁路线上最重要、科技含量最高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建成时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和最大跨度单线铁路拱桥。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施工所采用的钢与填充聚四乙烯复合滑片作为摩擦副的转体球铰[jiǎo]为世界首创,转体施工重量达10400吨,为当时世界单铰转体施工最大重量,大桥轨底至江面高280米,为国内当时最高的铁路桥梁。[44] ![]() 01:19 水红铁路北盘江大桥概览(来源:天眼新闻) 水利水文建设善泥坡水电站北盘江善泥坡水电站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顺场乡境内的北盘江干流中游善泥坡河段,坝址位于野钟自然保护区上游约2.5千米处。该电站于2006年1月完成可行性研究。2009年,根据《新条例》的要求,结合库区移民安置条件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工作已接近尾声。本阶段善泥坡水电站推荐的布置格局为:上坝址碾压混凝土拱坝+右岸引水系统+地下厂房,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85米,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0.776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为18.55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7.005亿千瓦时,电站具有日调节性能。善泥坡水电站建设征地共涉及水城县5个乡,13个行政村,47个村民组。建设征地征用土地面积5779.98亩(含枢纽工程建设区临时占地)。[45] 光照水电站环境问题与保护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及石漠化北盘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有侵蚀和溶蚀两种类型。土壤侵蚀以面蚀为主,沟蚀次之,也有少量重力侵蚀。北盘江流域为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地表破碎,平坝极少,为水土流失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条件。该流域内陆质结构复杂,玄武岩,砂页岩层物理风化强烈,加之岩层倾斜、节理发育,降水容易下渗,加速了基岩的风化,为侵蚀提供了大量松散物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贵州北盘江流域内土壤肥力下降,大量的中低产田土形成,石化荒山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工农业生产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47]同时,流域内水土流失使得喀斯特地区的风化土层逐渐趋于稀薄,导致碳酸盐岩出露的面积不断扩大,石漠化问题将加重。[48] 水污染北盘江流域境内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源、固体废物的排放与堆存、生活污染源。北盘江流域工业企业多,分布于北盘江上域兴仁境内,有组织排放污染废水的以煤炭开采、炼焦、黄金采选冶炼、锑、重晶石、萤石洗选、建材等工业为主。北盘江以上二级支流矿产资源分布区小支流源头,堆存的煤矸石、尾矿、废渣以及矿山运输公路,在降水的冲刷作用下,以悬浮物的形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被污染。晴隆县顶头山铅矿每年排放的废水有25.55万吨流入麻布河,污染16.4千米,宣威市每年排放的工业污水1360万吨,这些污水中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仅275万吨,占13.6%。六枝特区每年排放的工业污水达万吨,废气万立方米,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了黄果树瀑布景区。[35][49] 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北盘江流域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美,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湖泊、温泉,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石秀,处处成景,旅游资源丰富,如如贵州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北盘江大峡谷、小花江景区、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乌蒙大草原旅游景区、梅花山旅游景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景区、度假区。[41][42][14] 自然景观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贵州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黔西南州望谟县境内。北起册亨、望谟、贞丰三县的交界地带,南至望谟县与广西交界地带蔗香镇,西至北盘江望谟县县界,东至油迈乡的纳王村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5°54′20″-106°8′20″,北纬24°54′3″-25°7′29″。湿地公园总面积为2432.48公顷,公园内湿地总面积为1301.39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3.50%。湿地公园所在地望谟县地质属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打易镇跑马坪,海拔1718米,最低海拔375米(龙滩水库淹没水位线),相对高差1343米。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沿河两岸有大小不等的坝地,东西部岩溶地貌发育较典型,以石灰岩峰丛山地为主,西南为非岩溶地貌,呈立体状展布。望谟北盘江湿地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年均气温19℃,冬无严寒,素有“贵州天然温室”之称,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育了望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37] 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涉及黔西南州的贞丰和安顺市的关岭、镇宁3个县,主要包括北盘江、董菁水库及打帮河流域。湿地公园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黔西南高原及黔中高原切割地带,以喀斯特峡谷和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北盘江全长449千米,其中在贞丰县境内约90余千米,两岸险峻的山势使这一段形成了一条峡谷旅游带。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囊括了花江大峡谷、花江铁索桥、关兴公路大桥等景点。花江大峡谷山势险要,水流湍急,当地有民歌口口相传:“山顶入云端,山脚到河边。隔河喊得应,相会要半天。”花江铁索桥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历经上百年风雨却巍然不动。关兴公路大桥即北盘江特大桥,是新滇黔通道上的咽喉。[52][53] ![]() 00:37 航拍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来源:旷野)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01:10 玉舍国家森林公航拍美景(来源:导游燕子) 人文景观花江村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相关文化民族文化遗产布依族盘歌布依族盘歌是布依族的传统民歌,是用原生态布依语创作并传唱的民间文学作品。布依族盘歌流传于贵州省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尤其以六盘水市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境内的布依族盘歌最具代表性。布依族盘歌伴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萌发,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跨越于布依族形成以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布依族盘歌自古就流传于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传承历史久远。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声来承载文明,用歌声来传承文化,而盘歌便是布依族记载历史、表达情感、教育子女、评判社会、再现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57] ![]() 02:40 布依族盘歌展示(来源:乡村强哥) 六枝梭戛苗族蜡染技艺水城南开苗族芦笙技巧芦笙舞是苗族人民举行祭祖和节日、喜庆活动时所跳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广泛流行于苗族地区。其中贵州的苗族芦笙舞主要分布在雷山、关岭、榕江、水城等地,水城苗族芦笙舞又称“箐鸡舞”,是苗族同胞聚会时表演的一种集体竞技舞蹈,来源于苗族“老谱”在民族斗争和生产生活中的经历,以水城县南开乡小花苗支系芦笙手所跳的舞蹈最具代表性。芦笙舞曲根据内容可分为礼乐曲、叙事曲、进行曲、歌体曲和舞曲等。芦笙舞有吹笙伴舞、吹笙领舞和吹笙自舞几种形式,吹笙伴舞、吹笙领舞两种形式中吹笙者7人、9人、11人或更多人均可,吹笙者不舞或在场中小舞,周围男女群众层层环绕舞蹈,场面蔚为壮观。芦笙舞动作可概括为走、移、跨、转、立、踢、别、勾、翻等主要类型,这些动作或庄重肃穆,或生动紧凑,或明快洒脱,或轻灵敏捷,反映了苗族人民多样的生活与文化形态。[59] 传说典故海马舞起源从盘县柏果镇猛者水族《海马的传说》中可循海马舞的来源,水族祖先看到雪白的骏马消失在海中,后辈去海边寻找骏马,骏马从“海”中腾飞而出,因此得名”海马”。关于海马舞的起源,有一些不同的记载和传说。《夜郎文化寻踪》记载:海马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彝族老人。为抗击异族侵略,他带领彝族人民英勇战斗。老人死后,他的女婿马郎就编演了这个海马舞,后就成为异族侵略,他带领彝族人民英勇战斗。老人死后,他的女婿马郎就编演了这个海马舞,后就成为彝族用来祭祀去世老人的一种舞蹈。由三人表演,其中一人为指挥,另二人分别为马头、尾。表演时,”马”在指挥者的指挥下,摹仿真马做出行进、奔跑、腾跃、躺卧等动作。舞蹈实际是再现了古代彝族游牧、征战的光辉历史。戈阿楼开荒得宝,外人觊觎宝贝,举兵来抢宝;戈阿楼带领民众抗击外族,最后牺牲,彝族人民为了纪念英雄戈阿楼,在其葬礼上跳起海马舞,追忆戈阿楼的英雄事迹。[60] 夜郎传说夜郎国是两千多年前存在于贵州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方国。其疆域最大时,可达四川南部和云南东部。有关它的历史,最初出现在司马迁的记载中。遗憾的是,司马迁的记载过于简略,留下许多悬案,以致后世史家除东汉时代的班固在《汉书》中略增添少量可信的记载外,其余记载都显得扑朔迷离,令人越发难以了解真实。从清代开始,已有一代代学者力图从史籍钩沉中去解开这个历史谜团,但留下的是更多歧见和猜度。夜郎文化与周边几乎同期发端的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同样具有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夜郎古国灭亡后,关于夜郎文化的传承者有多种说法,有彝族说、苗族说、布依族说,还有仡佬族说。可以说,古夜郎人的住房、发型、服饰、婚俗、葬式、饮食、节日、风俗等,在东溪的一些民俗风情中均不乏其踪迹。有专家曾提议利用最新科技DNA的遗传工程鉴定,去寻找夜郎文化遗传编码。[61] |
|
来自: 新用户9958497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