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章发表于2019年,中间数据有所更改,请大家见谅。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经典段子: 如果马云没有创建阿里巴巴,今天的他会是这样 这个姑且算是恶搞吧,我们就不计较了 但是下边这些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了 : 2次求职,因相貌“超丑”被拒 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被拒绝。 搞“翻译社”生意惨淡,靠卖袜子补贴 翻译社是马云初次创业,当月营业额是200多块钱,可光房租就要700元。 总之,很多人相信,因为他的相貌拖了后腿,如果没有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马云创业没有成功,那么他应该和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一样,甚至还很惨。 不过我们一查马云的简历,就能看出这个绝对不可能是事实 1988年,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听着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5.4万人,这是包含所有学校,而马云可是占了降分的便宜上的本科。 而1964年,中国出生人口是2700万,以后的几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即使马云是那一年所有大专生中的最后一名,那么在学习这一块他已经干掉了同年龄98%的人。 这个比例已经足够在我们这个时代轻松读一个211大学了,不知道一个211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个年代会不会因为长的丑而找不到工作?更何况还是那个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的年代。 不过我们这个顾虑显然多余了,那个年代工作还是分配的,所以马云根本不用忙着去找工作。 年轻时的马云,其实就算比外貌,也不至于“被99.9%的网友秒杀”。 马云大学时的照片,虽然长的是不太好看,但肯定到不了因为相貌不能当警察的程度。 紧接着: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刚入职既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不知道我们周围多少人在25岁达到了这个成就,他们后来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然后:1991年,马云初次接触商业活动,创办海博翻译社。头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高达2000元。他于是利用转手小商品交易的方式,从广州、义乌等地进货,养活翻译社。 700元看来真不是很多,不过我想知道1991年的全国年平均工资是1700元,而且还是在那个商品经济极端不发达的时代。 然后到了1996年,上央视了。 多少年后,这还成为了一个新闻,题目叫: 1996年央视纪录片:书生马云,那些苦掉渣的岁月事实上在这个“苦掉渣的岁月”,他的公司“中国黄页”的收入已经超过了500万。 即使在二十多年后,如果一个32岁的人拥有500万身家,我们也会高看他一眼吧。 这就是马云回忆中的那段“苦掉渣的岁月”。有没有人给我赞助500万呀,我也想体验一下那些“苦掉渣的岁月”。 当年我发这篇文章时,马云还是很多网友口中的“马爸爸”,所以我不敢深挖。今天我大概可以把这个信息发出来了。 马云曾经说过他自己家庭条件一般。 当然,和他现在的身份相比,他父亲的身家的确属于“出身不好”了。 今天的我更加想象不出来,一个省曲艺家副主席的儿子梦想会去当服务员,会为找工作发愁。 至于另外几个大佬,我已经不想举例子了,因为他们的履历实在比马云牛逼太多了。 马云是靠降分上的本科,而马化腾是实实在在的深圳大学。 而马化腾的出身: 跟曲艺家协会相比,这个可是实权岗位呀。 马化腾29岁时QQ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第一代的电脑桌面上,33岁已经成为了央视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记着当年“年度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典礼时,马化腾向张瑞敏推荐他的QQ,被张瑞敏婉言拒绝,得到场内外一片笑声。 然后一些网友就把这件事编成了一个屌丝被鄙视然后逆袭的故事,张瑞敏也成为了这段故事里的“丑角” 而事实上那一年马化腾已经悄然进入了中国富豪榜的前一百位,而张瑞敏也是第一批拥抱互联网的老一辈企业家。 许家印就更吓人了,1978年周口市的高考第三名,而当年的周口市人口也已经接近一千万了。
许家印34岁时已经成为了管理几百号工人的厂长,多少年后许家印曾经多次回忆起自己合租创业的艰苦时光,其实已经是在那之后的事了。 王健林这个年纪还在从政,32岁担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可能很多人感觉这个“八品官“没什么了不起,我想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应该很理解这个职位的份量。 如果我们周围有一群40岁的人,他们有的是某城区的办公室主任,有的是某个年入千万企业的老板,有的是个几百人工厂的厂长,有的还上过央视拿过奖。我们感觉他们已经够成功了吧,甚至已经算得上是人生巅峰了吧。 而文中的这些人,完成这些成就时统统只有三十出头。 我想说的是,不要被那些鸡汤骗了,以为那些大佬们曾经有多惨,然后凭借着一个机遇完成了逆袭。 其实他们口中的那些“苦掉渣的岁月”,已经是我们普通人努力终生也无法达到的巅峰。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