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刘震云,语出惊人,他说:“政治的最高境界是无情,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我,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恶, 兵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敌,墨家的最高境界是无别,法家的最高境界是无咎,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无求。 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知,事业的最高境界是无悔,处世的最高境界是无名,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欲。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拘,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词,爱情的最高境界是无怨,友情的最高境界是无私,亲情的最高境界是无间。” 刘震云的话,揭示了中华文明对终极境界的辩证思考。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无,不再有任何执着,不再纠结,没有精神内耗,大爱无爱,大情无情,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万物如斯。 '无情'绝非冷酷,而是规则至上;'无我'不是否定存在,而是破除执念;'无为'更非消极避世,而是顺势而为。 黑格尔说:'真理存在于对立面的统一中。',生命的真相,从不是获得了多少钱财,而是悟透了“福生无量”。 当现代人被功利主义裹挟时,重审这些'无'的境界,就会发现,人生的幸福,不是有钱,有权,有车,有房。 而是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作家刘震云,之所以能把文学写成哲学,这和他的成长息息相关,刘震云,1958年生于河南延津亲历饥荒与动荡,这些苦难,不仅成就了作家刘震云,还成就了电影《温故一九四二》。 1978念,一穷二白的刘震云,以河南省文科状元,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他在北大求学期间钻研《论语》,悟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认知,那就是'圣人的话要倒着听'。 这种将哲学思考融入文学的笔法,让其作品《一句顶一万句》,碾压莫言的《蛙》,一举拿下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评价刘震云说:'他用最俗的事,讲最深的道',李敬泽更是称赞刘震云是'中国式的卡夫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刘震云正是以器载道的实践者。 《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心生大用,有物不神通,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内心强大的最高境界,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 商鞅变法时,公子虔触法仍受劓刑,印证了'无情'方能成法度;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展现'无我'后的澄明;文景之治'与民休息',诠释了'无为'的治国实践。 弘一法师出家不是逃避,恰是'无我'后的普度众生;历史证明,'无'不是虚无,而是剥离表象后的本质,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刘震云说:“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理,无能不得大位。道家的“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佛家的“空”,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真正束缚我们的,往往不是外界的枷锁,而是心灵的牢笼。” 儒家的无我,成就了大我;道家的无为,实现了大成;人生的无欲,拥有了一切;幸福的无求,当下即是幸福。 '无悔'本质上就是'知行合一'的笃定;'无欲'本质上就是'不贪'的智慧;最好的人际关系,相逢好似初相识,'无间'才是亲情的保鲜秘方。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世上所有的事,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着委屈。” 这句看似平淡的话,既包含佛家'放下我执'的智慧,又蕴含'无怨无悔'的精神。这种辩证关系,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具象化为'每个说不着的话里,都藏着说不完的话'。 《一句顶一万句》看似一本文学巨著,本质上是一部哲学经典,句句暗藏机锋,句句充满真知灼见。 这部被誉为'中国版《百年孤独》'的巨著,以延津县为舞台,演绎着普通人的精神史诗。刘震云用'喷空'的叙事方式,让市井对话,升华为哲学思辨,读完让人醍醐灌顶。 上部'出延津记'中,杨百顺为寻养女走出故乡;下部'回延津记'里,牛爱国为寻妻重返故地。人物在寻找中失去、在失去中觉悟的过程,正是对'无我''无悔'境界的文学阐释。 当你活在焦虑内耗之中,不妨读一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书中总有一句话,能救赎你的灵魂,助你走出迷茫,拥抱光明,这句话便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 从老子'为道日损'的告诫,到刘震云'日子是过以后'的顿悟,中华文明,始终在'无'的智慧中发展。 当我们真正做到了'无为',真正活出了'无我',终将明白,真正的境界,不在远方的星辰,而在低头时照见自己。 时至今日,《一句顶一万句》,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世界,蜚声全球,更有十万读者,给出9.1的豆瓣评分,千万别错过。 #我要上微头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