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多数人只会想到外滩的璀璨灯火、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或是繁忙的港口和金融中心。鲜为人知的是,这座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农业,甚至表现还可圈可点。上面是2017年全国地理普查,上海市查得的地表覆盖物情况地图,注意现在的横沙岛已经长大,其他地方大致没问题。▲横沙岛越长越大了,上海是世界上土地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上海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约951万亩),比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平均水平小一点,但也不算太小,是深圳的三倍多,是香港的6倍,是新加坡的9倍。上海在深度城市化、工商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建成区面积大约1240平方公里,还保留着大片的农业用地,最集中的是在我国第三大岛屿——崇明岛上。据报道,上海拥有240万亩(约16万公顷,1600平方公里)现状耕地,约占陆域面积的1/4,其中150万亩(约10万公顷,1000平方公里)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高标准农田占比接近80%!除了耕地,上海还有其他种植土地(果园、茶园、桑园、苗圃、花圃)1100平方公里。还在江苏有几块飞地,例如在盐城市大丰区境内的上海农场,由黄海滩涂围垦成陆,面积99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解放初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被划归上海。当时还不缺建设土地,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上海市农产品供给问题,盐城的农场也是同样的原因。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据统计,上海市现在每年的粮食产量100万吨左右,以稻米为主,亩产量领先;水果产量30万吨左右,以西瓜、柑橘、葡萄、桃、梨等;蔬菜产量260万吨左右,蔬菜自给率在农产品中比较高的,能达到40%;上海还能自产10万吨以上的肉类、20万吨左右的水产。可能很多人会说,上海接近2500人口,消费水平很高,那么大的需求,2024年农产品总消耗量达到2100万吨,本地种这点农产品只是零头,杯水车薪,有什么用呢?这是一种政策,也是一种态度。全国农产品产供销,分为——主产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主销区(如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福建)、产销平衡区(如山西、青海、江苏)3类,国家要求每个地方都要尽力保面积、保产量、攻单产,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一个都不能少。上海虽然面积小,像这样的城市数量多,每个城市有的土地都别浪费了,才能有效维护国家饭碗的安全。我在广东珠三角地区,这边的城镇郊区也还有一些农田,人口大国对吃方面,一直保持着危机感。老百姓更是,哪怕在城市,只要有块地都喜欢种点东西,我的父母甚至在阳台上都要摆几个大花盆种菜,我从中看到了农耕民族血脉里的种植记忆和勤奋基因。此外,种植业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比城市化友好,大城市郊区保留林草覆盖土地、湿地、种植土地,有助于生态平衡,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消闲的空间,愉悦身心。上海本身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对于上海来说,都市农业还有发展农业科技的使命,上海有很多农业科研机构,已建成多个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在这里,农业不仅是生产,更是科技与模式的创新试验场,打造种源农业高地,开发名优农产品品牌等。世界哪里还有这样的大城市?能造芯片,能造大飞机,能造航空母舰……还能出产崇明大米、南汇8424西瓜和水蜜桃、马陆葡萄、奉贤黄桃、仓桥水晶梨、三林崩瓜、崇明白山羊、清水蟹这么多名优农产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