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原创的第773篇文章 这世界上的信息多得像夏天菜市场里的苍蝇,嗡嗡嗡绕着你转,但真正能让你吃饱的,永远是角落里那筐没被踩烂的西红柿。 01 你刷十小时手机,可能连一句真话都听不到。 随便打开一个群聊,十句话里九句半是表情包,剩下半句是“哈哈哈哈哈”。 再翻翻朋友圈,不是微商喜提和谐号,就是人生导师教你月入百万。 就连付费社群,只要人数一过百,立马变成大型互吹现场,老板们轮番上台讲PPT,台下掌声雷动,散场后一问,连个落地螺丝钉都没拧明白。 任何圈子,只要人一多,真话就自动缩水。 超过十个人的饭局,基本就是人情世故的修罗场。 你问“这项目到底怎么赚钱”,对面大哥抿一口茶,微微一笑:“啊,这个嘛,主要还是靠资源整合。”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他妈也不知道,但得装得像知道。” 真正有用的东西,从来不会在公开场合大张旗鼓地喊。 轻松赚大钱的方法,不一定写在刑法里,但一定藏在熟人的私聊记录里。 我所听到的在某手平台的流量玩法,都是私下三四个人的小聚会。并且只在聚会时说,从来不会在微信里留痕。后来才知道,那玩法一个月能薅六位数,但前提是知道的人不能超过一巴掌。 想要屏蔽噪音,获取高质量信息,就两个方法,要么花钱,要么花时间。 一是花钱进高端社群,但也别指望能直接拿到答案,能少踩几个坑就是大幸。 二是自己花时间去筛选,从沙子中淘金。前提是你得有淘金的本事。筛选信息的能力,并不亚于真正淘金的难度。 02 公开的信息就像撒在地上的“面包屑”,你得会循着轨迹去寻找。 刷到一篇讲副业的文章,作者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字,核心就一句:“去某平台发视频。” 评论区立马开骂:“这也叫干货?”但聪明人已经打开平台搜关键词,发现最近三个月冒出一堆同类账号,播放量全在蹭蹭涨。 好项目不是摆在货架上的苹果,而是藏在果皮里的籽。 有人抱怨“网上全是割韭菜”,转头却对“直播带货风口已过”的论调深信不疑。 可你去翻翻后台数据,某小众垂类直播间客单价破千,复购率吊打传统电商。为什么没人说?因为说的人正忙着数钱。 别人扔出一块砖头,你要能看出后面藏着玉。 最近看到这样一条信息,背后就是一条赚钱的机会,需要你自己沿着线索去挖掘。 ![]() 找到了就别说出来,自己偷偷干闷声发大财。 所有付费的社群能提供的就是这种面包屑。当你懂得如何利用他们的时候,才是真正让这些社群发挥价值。 03 听其言,不如视其行;视其行,不如拆其招。 有人说“知识付费是蓝海”,转头自己卖起了199的录播课;有人说“短视频红利期结束”,私底下却偷偷注册了八个矩阵号。 检验真理不用看PPT,直接翻对方后台。 上次有个大佬在分享会上痛心疾首:“现在流量成本太高了!”散会后我搜他公司名字,发现人家上个月刚投了五十万信息流广告。你看,身体永远比嘴巴诚实。 所有商业逻辑,扒到底层都是数学题。 有人吹“我的课程学员变现百万”,你直接去平台搜学员账号,发现一半连头像都没换。 数据不会骗人,但人的嘴会。 平常没事少看视频,多看广告,你看那些公司最近都在投什么广告,你就知道什么东西赚钱了。 人家可是用真金白银在告诉你,这玩意儿赚钱。这可实诚啊! 04 真正的高手,都在闷声修护城河。 你问十个老板“怎么赚钱”,九个会跟你扯“格局”“赛道”“生态”,剩下一个直接拉黑你。但如果你翻他五年前的朋友圈,会发现他当时在夜市摆摊卖袜子,文案写着:“清仓甩卖,十元三双。” 分辨牛人和演员,就看一件事:他有没有公开可验证的战绩。 有人说“我操盘过千万级项目”,你让他发项目链接,他支支吾吾说签了保密协议;有人说“我学员个个年入百万”,你让他晒学员收入截图,他反手甩你一张P过的Excel表。 相信数据,但别相信形容词;相信案例,但别相信故事。 05 最后,所有信息都得过一遍你自己的筛子。 你听人说“某平台规则变了,赶紧入场”,结果一注册发现流量池早被薅秃了;你听人说“这行业没前途”,结果一调研发现头部玩家毛利率60%。 实践是什么?是你把理论扔进油锅,炸到金黄酥脆再捞出来。 有人靠“信息差”赚钱,本质上赚的是“你敢不敢试”的差价。 去年有个朋友听说某跨境平台门槛低,连夜注册店铺,铺了五百件货,一个月后净赚三万。问他秘诀,他说:“哪有什么秘诀?同行都怕压款不敢囤货,我直接找工厂赊账。” 千万别做知识的貔貅——吞进去一堆,吐不出来半点。 你囤了100G网课,不如实操一个账号;你收藏了八百篇干货,不如写一篇爆款。 信息世界的尽头,是一行小字:最终解释权归实干者所有。 千万不要成为: 说了你又不听,听了你又不懂,懂了你又不做,做了你又做错,错了你又不认,认了你又不改,改了你又不服,服了又不说! ![]() END |
|
来自: 新用户6232PPUC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