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截胡同在明代称为半截胡同,清代才分为南北两个半截。民国时并入库堆胡同,也被称为裤腿胡同,后统称北半截胡同。 当时人们俗称半截胡同为“绊脚胡同”,源于菜市口曾与杀人刑场有关而称之。所谓绊脚胡同,是人们对死刑犯的忌讳,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 北半截胡同历史上是会馆聚集地。曾经的13号是江苏会馆,相传曾是严世藩的“别墅”。 41号为浏阳会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在此居住过,巧合的是谭嗣同的住所和处死地近在咫尺。20号为四川潼川会馆,在民国时是四川青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陈毅住此并创作过文学作品。往南有著名的广和居饭庄,原名隆盛轩,道光二十一年(1831)改称广和居。清末官吏、文人墨客、艺术家多在此议事、就餐,1917年停业。 如今的北半截胡同因菜市口地区改造,北边大部被拆除,盖成大楼。只剩下向东拐的一小段留存,长度也不足不到50米。 胡同41号是谭嗣同故居(浏阳会馆)。整条胡同已拆除大半,只剩下这个小院及邻近的几间房舍,立在宽阔的马路边分外扎眼。浏阳会馆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门匾由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书写。同治年间其父曾为户部员外郎,率包括儿子谭嗣同在内的全家住进浏阳会馆。 当年谭嗣同在这里商议变法、在这里被捕、在这里停灵。十分巧合,谭嗣同在京居住地与他临刑处近在咫尺。而再南边曾有一座伏魔寺,建于明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曾住在伏魔寺。 现在的谭嗣同故居院内住已经退租,目前是退租办公室还在里面,但是院落的建筑也是杂乱无章。 谭嗣同在这里出生成长,并最后在这附近走完了最后的路。不得不说历史和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留下后来者不禁唏嘘。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胡同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