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eepSeek预测未来10大铁饭碗:这才是AI时代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工作

 skysun000001 2025-05-05
作者:明冬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图片

后台一位读者发来私信,询问了十点君一个扎心的问题。

图片

说实话,随着AI之风越刮越大,总能在各个地方看到听到有人忧心忡忡地讨论这个问题。

坦白来讲,其实我们不用太过焦虑。

AI固然有其强大之处,但人类身上,同样存在着很多AI无法复刻、无法取代的特质。

记得前阵子,微博有一条#DeepSeek眼中不会被AI取代的职业#的热搜,热度很高。

图片
图片

DeepSeek给出了十类不会被AI取代的职业,以及核心原因。

其中包括了医生、教师、作家等诸多职业。

不难发现,这些职业间是存在“共情力”“决策力”“沟通力”等共性的。

这也是DeepSeek认为的,人类相较于AI的独特优势。

职业不易改变,但其背后潜藏的特质,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的。

有人说:“真正的铁饭碗,不是编制,而是市场如何变化,都能适应下去,不被淘汰。”

既然AI的到来已成注定,不妨掌握好这些特质,让自己面对AI时多几分竞争力,端上真正的“铁饭碗”。

图片

“共情力:AI能替人流汗

但不能替人流泪”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故事。

上周末,朋友小艾晕倒在她的出租屋里了。

万幸的是,那天她刚好约了我和另一个朋友去家里小聚,所以发现得还算及时。

小艾的身体一直不算好,被我们送到医院后,她一直很紧张,呼吸不畅,有气无力地问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这时候,准备问诊的老医生声音温和而坚定地说:“没事的,别害怕,你这种情况很常见。”

就这一句话,却让小艾不住颤抖的身体慢慢平静了一些。

随后,在医生的问诊、安慰和共情下,她的状态越发好转。

最终经过精密检查,小艾的晕倒只是因为贫血和营养不良,并无大碍。

挂水时,小艾开心地说:“谢谢你们陪我,也要谢谢那个医生安慰我,我刚刚都难受死了。

不知道怎么,他一说没事,我气都能喘匀了。”

前阵子,多地医院都引入了AI辅助医生诊断,效果很好。

很多人在网上说,这样下去,医生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但小艾的事让我明白,像医生、老师、护工等职业,注定不会被AI全面取代的。

能取代掉的,只会是那些不合格的,没有同理心的,只会依赖AI和机器的从业者。

毕竟,AI固然可以开出一千张清晰准确的诊断单,写出一万本图文并茂的教材,但AI永远无法用温度的心,去理解他人的不安、焦虑、困惑、沮丧等等一些情绪。

这种感性,这份共情能力,是有血有肉的人类所独有的。

一切需求共情力的职业,都不会因为AI的出现而消亡。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尽量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

首先,学着做好倾听和互动。

共情不是单向的洞察对方,是让双方感受到彼此的共鸣。

人类天然会更容易相信来自同类共情,这是AI所不具备的优势,一定要利用好。

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与人交往时,可以多带入他的角色,设身处地理解他的行为逻辑,从而让你们的沟通更顺畅。

最后,也可以学一点促进共情的话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然后慢慢融会贯通。

别担心AI比你学得更快,共情的本质,是真诚地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情绪。

这是没有肉体的AI,永远无法设“身”处地的。

图片

“决策力:AI能为人建议

但不能帮人决断”

前两天朋友说,他最近正式被确诊为“袁绍”。

我乍一下没听懂,朋友解释说:

袁绍被曹操评价为'好谋无断’,因为他麾下谋士成群,良策无数,但他却不知道如何决断。

自从我开始用AI帮我分担工作,我也有了袁绍的烦恼,看着它分分钟生成的七八个方案,不知道该用哪个。

其实,我朋友这种因为信息爆炸而苦恼的人并不在少数。

前几天刷抖音,看到一个博主吐槽说,DeepSeek刚出来的时候,他很开心,经常拿它辅助写报告。

但DeepSeek提供的资料很多,他也没有做好筛选梳理,统统复制进了报告里。

结果,果不其然,他的报告被领导痛批了一顿。

视频最后,他痛定思痛地说:“还真不能AI给什么就用什么,得自己分辨清楚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梳理信息、选择方向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如果你是基层员工,那你将自动升职为“组长”,你的组员就是市面上的各色AI。

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只要你沟通得当,人尽其才,就能从它们给出的无数信息中决断出真正需要的。

如果你本来就是管理层,那你就更需要强化自己的决策力。

AI能带来的信息量和建议,会更多更杂,所以也更依赖管理层对每一次拍板深思熟虑,避免“好谋无断”。

未来的时代,只会做基层打工人,完成上级的指令,难免会被AI淘汰。

只有学会使用工具,领导AI,才能在职场有一席之地。

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试着从以下2方面着手。

第一,一定要提升眼界,精进能力。

业务上要不断打磨,日常的积累和对认知的提升也不能落下。

公司有个老编辑,一眼就能看出作者的投稿有没有用AI生成,生成了多少,靠的就是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想做AI的领导,你就要在自己的领域强过AI,这样你才能一眼找出AI提供的内容里,哪些有价值。

第二,学会分析利弊,排出优先级。

单一维度的事情不难决策,上北大和上一个普通的学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北大。

但决策难就难在,它可能是多维度的。

比如替公司进货,商品的价格,质量和送达时间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个时候,就需要分清各自的利弊,排列清楚每个因素的优先级,帮助我们下决定。

千万别觉得AI能力更强,分析利弊更全面,妄自菲薄。

AI学习的是大数据,给你的结果就类似于服装里的“均码”。

身在职场中的人都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特考量。

能把“均码”裁剪得尽量合身,就是我们不可替代的地方。

图片

“沟通力:AI能知无不言

但你要先会提问”

王昱珩说:“有时候一个好问题,胜过一个好答案。”

这句话在AI时代,变得尤为正确。

如果你试用过DeepSeek等AI,你一定会经常抓狂于AI对指令的误解,对问题的错判,百般沟通后,还是得到一堆没用的回答。

当你以为AI就是这样的蠢东西了,可上网一看,别人家的AI却驯化得很好,要啥给啥。

人机协作并不容易,你的沟通能力有限,AI的理解就会偏差,给你的反馈也会不准确。

到头来,AI并没有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反而白白浪费了你的时间。

所以现阶段,与AI沟通是打工人一定要掌握的能力。

当然,随着技术的优化,未来的AI可能会更好交流。

但即便人机可以流畅对话,与人沟通,依旧是我们工作所必需的能力。

同时,沟通能力还有个非常保值的优点,它可以放大你现有的优势。

比如共情力 沟通力,可以更好地提供情绪价值;决策力 沟通力,可以让他人更准确地执行你的决定;创造力 沟通力,可以让你的好想法不会被埋没……

所以,当你能掌握好沟通力时,你自然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网上有很多教大家如何说话的文章,大都是教大家如何说正确的、讨人喜欢的话。

但我们今天讲的是AI时代,所以十点君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保留自身独特性的,不会被AI取代的说话技巧。

1、说话时加入自己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能力思考,但思考的结果一定不同。

哪怕未来的AI也能像人一样思考,它也无法和你保持完全一致。

你的思考结果,就是你的独特性的体现;

你的思考越有价值,就越难被AI取代。

2、说话时保留自己的情感。

我知道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在教大家情绪稳定,在职场中要喜怒不形于色。

但人非AI,孰能无情。

适度保留自己的感情倾向和情绪色彩,并不会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反而会使你的话语更真诚,更容易被人接受。

3、说话时适当带点情节。

比起冰冷的数据和报告,一个有画面有情节的故事,会更有温度。

用故事包装想表达的东西,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试着把你要表达的主题,通过加情节、加情感、加动作细节的方式,打造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将听众带入到你设定的场景里,他们会更容易理解我们。

AI可以写华丽的诗歌,也能写详实的方案,但它讲不好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这样独属于人类的能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图片

吴晓波在去年年底的演讲中说:

每一代人的代际淘汰,与年龄和行业没有关系,更多来自对新工具的率先利用。

毋庸置疑,AI就是这样的新工具。

它所能淘汰的,也只是那些不会使用新工具,也不愿拥抱新思维的人。

它不会取代人类,只是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去接纳、去学习。

它不是洪水猛兽,不必害怕,也不必为它而焦虑。

我们真正的竞争者,永远是那些和我们一样身在变化中的普通人。

能够比他们多学习一些,多进步一点,自然能多几分胜算。

能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局面中,与AI同进步,和科技共发展,才是我们永不会被淘汰的底气。

点个【赞】 【分,一起聊聊吧!


作者:明冬,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