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作为最常见的一种传统文化,从古至今都备受才子佳人的追捧和青睐。相比于诗词,对联在创作形式上更加的简单,也更加的精炼,对联分为上下联,要求上下联的字数一致,还有平仄的要求!
这种短而精的文学形式不仅文人墨客喜欢,贩夫走卒,市井百姓也非常喜欢,有些人喜欢在自家的大门两侧挂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不仅能彰显主人家的地位,还能反映出他们的情操!
对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有很多名对流传千古,在民间也有很多有趣的对联故事,至今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
清朝咸丰年间,扬州有一名姓朱的县令,他当县令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是一名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清官。因此备受当地老百姓的尊崇。
朱县令原本可以更进一步,去更好的地方为官,但他为了这方百姓,毅然决定的选择了留下,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犯罪之人也越来越少。
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时有发生,有一次一名农妇来到县衙状告他的丈夫,酗酒和打人,农妇的手臂和脸上都有明显被打的痕迹!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本来这是家庭矛盾,县衙可管可不管,但朱县令还是派人将农妇的丈夫抓来了衙门!
农妇的丈夫被抓来后,对酗酒打人之事他装糊涂,概不认罪,面对这铁证如山,农妇的丈夫还想狡辩,这下就惹怒了朱县令,就对其说道:“你若再想狡辩,就将你打入大牢”!听到要关进大牢,农妇一下子也慌了,连忙下跪求情,农妇的丈夫也承认了自己酗酒打人之事!
朱县令随即说道:“既然已认罪,那就认罚吧,酗酒打人怎么也得关上十天半个月”,农妇的丈夫听到要关进大牢,立马下跪说道:“以后我再也不敢,你就饶了我这回吧!”农妇本想让县令给自己评评理,也不是想让丈夫进大牢,眼看丈夫要被抓了,农妇再次跪了下来说他不告了,让县令放了自己的丈夫。
朱县令本就是吓唬一下他,让他长一个记性。朱县令见农妇的丈夫真的悔改了,就说道:“你既已知错,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我出一句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放了你”!
朱县令的上联是:
墙上画马不能骑;
农妇的丈夫想了想,对出了一句非常精彩的下联:
亲戚有财难富己。
朱县令听到这句下联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然后说道:你们回去吧,记住再也不能酗酒打人了,如有下次,直接关进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