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涕和痰,都与体内水液代谢异常有关。具体又根据排出位置不同:鼻子、嗓子,而被分成了鼻涕、痰。 ~ “腎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地说明了,肺、脾、腎三脏的功能失调,是造成鼻涕多、痰多的主要原因。 ~ 脾为生痰之源,源,源头的意思。现在的孩子,从小吃的太好太杂,包括很多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时间长了,脾胃功能受损,脾虚生湿。 “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 肺为贮痰之器,脾胃产生的营养物质,要,先输送到肺,肺再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处。 ~ 当脾运化失常,产生的痰饮,往往会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而上行至肺,储存在肺中。 ~ 当然,肺本身也容易,受外界邪气的影响,而导致肺部的水液代谢异常,变化为痰,比如受寒成寒痰,受热为热痰,受风为风痰。 ~ 腎为生痰之本,其实就是指,人的消化离不开腎阳。脾胃是锅,腎阳是锅下面的火,如果一个人腎阳虚了,锅里的食物,一样无法熟。水液也无法顺利蒸腾气化,这也是水是的重要来源。 ~ 水湿是阴邪,会进一步损耗身体阳气,也会阻碍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时间长了,孩子的正气越来越弱,鼻炎加重,进展为哮喘。如果继续加重,就是慢阻肺、肺气肿、肺心病。 ~ 所以要从根本上处理,痰的问题就是要从恢复腎、脾、肺功能着眼。只有痰的问题解决了,鼻炎、哮喘问题才是真解决。 ~ 健脾化痰:对于脾虚生湿、痰湿较盛的情况,如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合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减。 ~ 補肺益气:若肺气不足,参考玉屏风散(黄qi、白术、防风)加味。能增强肺的防御功能,减少外邪侵袭导致的肺部水液代谢异常。 ~ 温補腎阳:对于腎阳虚者,金匮腎qi丸(di黄、山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fu子)是常用的方剂,可温補腎阳,化气行水, - 注:如果对于自身情况拿不准的话,可以进裙(在下芳,文章末尾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