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知识讲解
第一天:针对腹部压力高(肚子硬、皮下脂肪薄、胀气多),用单侧左内关、右外关,双侧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合谷、公孙穴,0.25×40 毫针直刺,留针 20 - 45 分钟 ,可快速缓解腹部胀气。 第二天:深入调理脏腑,用合谷、太冲、丰隆、中脘、听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同样 0.25×40 毫针,留针 20 - 45 分钟 。 第三天:处理大肚子和脂肪,用到三阴交、足三里、中脘、水分、神阙外开一寸、天枢、天枢旁地寸各一针、三阴交、内关、关元、曲池、合谷、大巨;扎针顺序有讲究,可配合女性扎关元、男性扎石门或二者都扎 。 疗程与效果:三天为一小疗程,扎三天停一天,一个月可做三个循环;不同人效果因人而异,有学员一次扎完肚子明显变小 。 第一天:穴位包括合谷、太冲、血海、足三里、中脘,部分穴位有特殊要求,如背部穴位扎不到可不扎 。 第二天:增加活血和面部导引美容针穴位,如1.四关、2.膈俞、3.血海、4.足三里、5.中脘、6.天枢、7.印堂、8.曲池;面部可在听宫、阳白、印堂等穴位扎导引针 。 第三天:继续调理,穴位有1.四关、2.膈俞、3.血海、4.关元、5.气海、6.曲池、7.足三里、8.面针,面部导引针可选择听宫、太阳穴、阳白、印堂等穴位 。 原理:通过滋润五脏、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燥湿止痒、修炼身心等,实现美容养颜,强调美容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 效果展示:有学员扎针一次后,面部从蜡黄、苦相变得饱满、光亮,眼睛变大变亮 。 脚后跟疼:病因有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湿热等,对应症状不同。 用承山穴、太溪、大陵等穴位,0.25×40 毫针,在特定穴位快速破皮、缓慢进针 。 膝盖疼:原因包括过度劳累、外感风寒、心肾不交、肝血亏虚等,不同症状对应不同针法。 如疼痛不明显用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 疼痛久的用1.内关(单侧)、2.委中、3.鹤顶、4.膝眼、5.阳陵泉透阴陵泉、6.血海等穴位,部分穴位需提插操作 。 肩周炎:分为阳邪风性、湿痹、寒痹、淤血闭、热痹等类型,症状各有特点。 常用条口、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部分穴位需透刺、提插 。 腰疼:病因有气血瘀滞、湿热痰滞、肝肾亏虚、外伤劳损等,临床表现多样。 腰疼针法一针法 1、阳陵泉、2、太溪穴、3、后溪、4、委中、5、腕骨 腰疼针法二针法 1.肾俞、2.环跳、3.委中、4.委阳、5.绝骨、6.八髎可针可(点刺放血) 两天交替扎针,部分情况可配合八髎穴点刺放血 。 功法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