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形成新的五行,这就是“纳音五行”。既然是五行,自然分阴阳。而十二长生是古代阴阳五行理论中描述五行在十二地支中的十二种运势状态,象征万物从诞生到消亡的完整生命周期。有人就问了,都是描述五行,这二者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十二长生讲的是循环,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十二种运势其实是两两对应的,我们把上图十二长生的位置稍微变换一下,从“胎”开始排起,我们只列出甲乙木和丙丁火,如下图所示: 胎:新生命在母体中成形,比喻新事物在地中长成形; 临官:长大成人,创业谋生,可以做官了,比喻新事物发展成熟,地位稳固。所以也叫“进禄”。 从胎到临官,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生长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阳生阴退”的阶段; 帝旺:长到壮年,身体和智力达到鼎峰,比喻新事物发展完善,开始走向衰败。 绝:新生命成形前,母体内是空无的,比喻新事物未诞生前,无形无象。 从帝旺到绝,是一个从有到无,不断消退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阴生阳退”的阶段。 从任何一个天干的循环过程中来看,胎和绝对应,养和墓对应,长生和死对应,沐浴和病对应,冠带和衰对应,临官与帝旺对应。比如甲木胎在酉,乙木绝在酉,所以甲木的胎和乙木的绝对应;甲木养在戌,乙木墓在戌,所以甲木的养与乙木的墓对应。 甲为阳木,沐浴在子,官带在丑;乙为阴木,病在子,衰在丑。甲的沐浴对应乙的病,甲的官带对应乙的衰。也就是说,可以从阴木的角度去表示阳木,用乙的病代表甲的沐浴,乙的衰代表甲的官带。 同理,丙为阳火,胎在子,养在丑;丁为阴火,绝在子,墓在丑。可以从阴火的角度去表示阳火,用丁的绝代表丙的胎,丁的墓代表丙的养。 反过来,也可以从阳木的角度去表示阴木,从阳火的角度去表示阴火,道理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天干甲和乙其实是在共同表示“木”这种五行的循环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是“木”的阴和阳两种状态而已;天干丙和丁也是在共同表示“火”这种五行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是“火”的阳和阴两种状态罢了。 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就形成了六十甲子。结合六十甲子来看,因为甲和丑不能搭配,子和乙不能搭配,所以可以用乙丑表示甲在丑的状态,用甲子表示乙在子的状态;同理可以用丁丑表示丙在丑的状态,用丙子表示丁在子的状态。 如果我们把十二长生表中,干支不能互相搭配的位置给去掉,就得到下面的图表: 因为甲乙都属木,只是阴阳属性不同,如果只表示乙木十二长生状态的循环,那么我们可以把天干甲乙都写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如果只表示甲木十二长生状态的循环,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天干甲乙都写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在上面两图表中,我们把天干甲和乙放在一起,来表示五行木的十二长生状态的循环。但是呢,甲乙木毕竟有阴阳之分,且阴阳顺逆不同,所以我们按阴阳顺序,分开重新排列,由于十二长生没有一个确切的起点或终点,我们习惯仍以甲子为起点,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阳是顺时针递进的,经过六个阶段;阴是逆时针消退 的,也是六个阶段,这正体现了《周易》八卦里六变为止的思想。不管是以甲木,还是以乙木重新排列,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也说明了阴阳是互通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到这里,各位瞅瞅是不是很眼熟,甲子乙丑不就是海中金嘛,没错,这就是纳音五行。于是,我们给它们分别取个名字,结果如下图所示: 我们再来看丙丁火,如果我们把十二长生表中,干支不能互相搭配的位置给去掉,就得到下面的图表: 因为丙丁都属火,只是阴阳属性不同,如果只表示丙火十二长生状态的循环,那么我们可以把天干丙丁都写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 如果只表示丁火十二长生状态的循环,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天干丙丁写在一起,结果如下图所示: ![]() 同样地,我们按阴阳顺序,分开重新排列,以丙子为起点,如下图所示: ![]() 然后我们也给它们分别取个名字,如下图所示: ![]() 通过甲乙木和丙丁火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十二长生实际上反映的是纳音五行阴阳状态的循环。也就是说,纳音五行是用来描述六十甲子自身阴阳消长规律的。 ![]() 纳音五行与十二长生共同描述了天干地支的运势变化,纳音五行与十二长生中的各个阶段相结合,共同反映了命运的起起伏伏和变幻莫测。 好啦,国学无止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自己去慢慢学慢慢悟吧。欢迎下方留言评论,喜欢的话记得关注点赞哦。[心]
|
|
来自: 昵称10851117 > 《修行吧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