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子玉 人们常说一个人赚不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同样,一个人的事业高度也是由其格局、度量所决定的,格局就相当于一个容器,大多数人在世俗中所获取的包括事业、财富等东西绝对是在这个容器的容量之内的。但现实情况却是,认知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但格局却是最难打开的。 为了说明格局对于人生的主导作用,我们还是以历史案例进行说明。同样是在乱世起兵,但刘邦初起事时其队伍的规模和影响力是根本不能与项羽相比的,项羽是贵族,可以凭借家族影响力迅速聚集能量,不仅在短时内打造了一支以江东子弟为主干的强悍队伍,更是左右了楚王的人选,并凭借楚国在反秦势力中的盟主地位进而左右天下局势。 项羽能在短时间内喜提西楚霸王的称号不仅是因为其在巨鹿之战中的军功,更多还是家族资源的助力,不然,他在诛杀宋义之后是不可能得到楚军的认可的。 但刘邦却后来居上逐渐反超项羽并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帝国,这里除了历史原因,支撑刘邦建立帝业的就是其自身的格局。 对于刘邦的格局,通过一件事就能看出——彭城之战后,刘邦率领的联军大败,等刘邦在其大舅哥吕泽的协助下于下邑稳住阵脚之后,他就问了张良一个问题:“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者?” 刘邦的意思是函谷关以东他不要了,有谁能帮他打败项羽他就将关东封给谁。最终,刘邦的高待遇吸引来了九江王英布和彭越的加入,其所部韩信也是甘心为刘邦卖命。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刘邦这也是落地韩信在汉中时为他所提的“以天下城邑封功臣”的建议。 正是因为刘邦敢给,所以他才能吸纳当时的精英,团结英布这样具备一定实力的盟友。刘邦以土地和财富换取了精英和盟友的支持,最终拿到了打败项羽、建立汉帝国的结果。 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大多枭雄为什么没能走到最后,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吸纳天下精英、团结内部、吸收盟友,而这三者都需要当事人具备大格局,敢拿出真金白银与大家分享。 项羽就是因为不能团结内部、吸纳天下精英、吸收盟友而将一手好牌打废的,而他之所以不能做到这些就是不能与众人分享利益,归根结底还是格局不够。用韩信的话来说就是妇人之仁。 人呀,不仅要有建功立业的大气魄,更要在财富分配层面有大手笔,如此才能作出一番事业来,项羽属于有气吞天下的魄力,但在面对财富时却是英雄气短。刘邦呢,不仅有建立帝业的气魄,更有分享财富的魄力。 明朝末年的张献忠其实也一样,他为什么不能留住罗汝才和革、左五营这些盟友,可能还是没有做好利益分配。既然这些人在张献忠处拿不到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转投李自成就是必然的事。 说回刘邦。刘邦不仅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大格局,更是在建立汉帝国之后对汉军所有将士的军功进行了兑现,为什么汉帝国的江山那么稳,就是因为刘邦将分配这件事做好了,汉军将士和功臣足以支撑起帝国的江山。 而这,又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必须有超大格局的人才能做到。 ![]() 刘邦以格局制胜 图源/剧照 至于刘邦为何有如此格局,这和他本来的性格就有关系,据史书记载,刘邦“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他在为泗水亭长时就特别大度,将沛县包括萧何、曹参和夏侯婴等精英都聚拢到了自己的身边。起兵之后,他只是将自己在世俗中的做法复制到了事业中而已。 所以,要想了解一个人在事业中的格局,你观察他在生活中的表现就够了。 对此,东汉的马援就曾对刘邦作出过“高帝无可无不可”的评价。可见,刘邦的大格局已经成为其历史形象的一部分,成为后世人们评价当世人物的所谓标准。马援当时就是以刘邦作为参照评价刘秀的。 同样,刘备能以极低的起点在世族垄断资源的东汉末年作出一番事业也绝对不是单纯靠他“皇叔”的招牌,而是其为人,刘备以其极有吸引力的人格魅力将关羽、张飞、赵云等当世英豪收入麾下,从而在乱世中建立了一番功业。而其人格魅力的典型就是,拥有刘邦一样的性格特点。 对此,我们可以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找到答案,史书的原话是:“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 众人为什么都争着和刘备打交道,就是因为这个人有格局、大度,大家有利可图。请记住,历史上任何一个成事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受到了当世雄豪的拥护,而他们拥护的对象也必然是一个极有格局的人。 相信,要不是因为起点问题,刘备完全可以在乱世中创建更大的功业。 对于刘备的格局,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细节进行了解,面对曹军的追击,有人建议刘备放弃跟随的百姓,但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的格局全在“以人为本”这四个字里。 其实,做生意也一样,老板的气量和格局往往决定了其公司的规模和发展上限。记得曾经看过有关段永平的一个故事,说是段永平的企业曾经推出过一个玩具,但却屡屡发生内部员工顺手将所生产的产品拿回家的事,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对此,管理层就给出了搜身的建议,但段永平在面对没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竟然直接说了一句:“我们不再生产这种东西了。” 为了不侵犯员工的人格,为了防止企业利益继续受损,段永平竟然选择将一个盈利的产品线直接砍掉,这是何等的格局。 所以,段永平能作出那样大的事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不仅具备开拓市场的能力,更有大格局作为支撑,属于商界中的“刘备”。 ![]() 刘备也是以格局制胜 图源/剧照 对于个人格局和公司的关系,稻盛和夫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的发展超不出老板的气量和人格。” 是呀,螃蟹只会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打洞。 关于格局,用佛家的解释就是心量,《华严经》里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一个人能在这世间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就看他手中的画布有多大,而所谓的画布,其实就是心量、就是格局。人生这篇大文章全在“心量”和“格局”这四个字里。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朋友,此君最擅长做的事就是,组织饭局、在各种聚会中包揽结账这一关键环节,因此,他在朋友中是极有威望,事业也做得是风生水起。 对此,笔者在一次酒足饭饱之后曾经问过他关于结账这个事,然后就是一句令我久久难以忘记的话:“一顿饭钱既不能让我穷,也不能让我富,用这点钱买大家的开心很划算呀。” 怎么说呢,他事业的高度全在这句话中了。 那一刻,笔者自己也得到了升华。说实话,和认知不一样,人的心量很难打开,格局很难拔高,有些东西实际上是骨子里的,很难改变其“参数”,但笔者自从和这位朋友谈话之后就找到了一个打开格局的方法,那就是多和大格局的人打交道,让他们的磁场和行为影响自己,促使自己做出改变。 说的高级一点,这就是文化渗透。 当然,也可以通过布施、主动买单这样的生活细节来刻意训练自己,改变自己的性格“基因”。 除了以上做法,我们也可以多爬山,多看大海,借助自然的辽阔属性助力自己内核的升级。 最后,如果说提升认知属于术的层面,那么打开格局就完全属于道的层面。 让我们都能成为拥有大格局、大心量的人吧。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