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考虑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提醒人们不能因当前的安逸而放松警惕,要有忧患意识,提前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2. “小信成则大信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在小事上能够讲求信用,在大事上就能够建立起信用。说明诚信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只有在日常小事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才能在更大的事情上获得他人的信任,树立起良好的信誉。 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履行。这是一套系统的求知与实践方法,从获取知识到深入探究,再到践行所知,环环相扣,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呢?此句强调自我反思在个人品德修养与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反思,及时发现不足并改进。 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强调了在事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人心的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最为重要。 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激励人们要不断革新,追求进步,每天都要有所改变,有所提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和自我成长。 ![]()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提醒人们要善于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行动。 8.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此句启示我们在面临困境时,要勇于突破和创新,积极寻求改变,这样才能持续进步,保持活力。 9.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告诫人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眼光,注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整体利益,不能因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目标。 ![]()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突出了人要有坚定的志向和不屈的意志,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要坚守自己的内心追求,不轻易放弃。 1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强调了学习和磨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同玉石需雕琢才能成器,人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才能明白事理,有所成就。 1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导致坏的结局。提醒人们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逆境中也不要气馁,因为事物随时可能向相反方向转变。 ![]() 1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聚成江河大海。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源自点滴的积累,做事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1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疲惫不堪。这并非劝人放弃求知,而是告诫要合理规划学习,把握好求知的度,在有限生命里追求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 1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边塞的一位老者丢失了一匹马,怎么知道这不会是福运的降临呢?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它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困境中不要气馁,顺境中也别盲目乐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