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想到,关于“从素数到朗兰兹计划”的那篇文章,会让这么多人愿意付费,也让我重新思考这个系列该怎么写下去

 老胡说科学 2025-05-05 发布于江苏
昨天,我发了一篇关于“从素数到朗兰兹计划”的付费文章。原本只是想尝试一下,把平时整理的历史脉络写出来,没想到“竟有这么多人”选择付费阅读。

说实话,有点受宠若惊,也有点惶恐。

受宠,是因为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惶恐,是因为我知道,那篇文章在“通俗性”上,做得远远不够。它更像是一份历史线索的梳理,而不是一次友好的、轻松的知识引导。我清楚这篇文章不是“人人都能读”的,但你们还是点了进去,甚至付了费。这种信任,我心里记着,也时刻提醒自己,接下来的每一篇,都要尽量写得更好。

我接下来会继续更新付费内容,大方向不变:从历史脉络的角度,讲清楚那些看似“晦涩”的数学与物理核心概念

比如“解析性”是怎么从一个幂级数的技巧,演化成一个定义严密、结构精巧的理论核心;“维度”又是如何从一个朴素的空间直觉,演变为各种层次的抽象定义;再比如“张量”、“同胚”、“度量”、“流形”、“协变性”……这些在现代数学和理论物理中随处可见的关键词,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学就觉得跳跃、突兀、不知道它到底“要干嘛”——恰恰是因为我们跳过了太多历史的脉络,没有从它们的源头,一点点看它是“怎么长出来的”。

未来的内容,我会努力做到三点:

一是,继续保持历史脉络的清晰梳理,不是罗列,而是从“它最初要解决什么问题”出发,一步步讲清楚它的演化。

二是,在语言表达上,会尽量往通俗性靠近,用可以理解的类比、图像、举例,降低阅读门槛。

三是,控制每篇文章的篇幅,力争做到“有内容但不疲惫”,不堆积材料,不啰嗦废话,把核心信息提取出来讲清楚。

目前,我初步列了一个选题计划,大致内容包括(选题随时都可能更改和增加,顺序也会调整):

数学篇


  • 什么是“解析性”?——函数可以“展开说话”的魔法
  • “解析延拓”的力量——当一个点决定一切
  • “维度”从哪来?——从一条线到无穷维空间的旅程
  • “张量”的来历——从力的分布到时空的织布机
  • “度量”的故事——距离,是谁定义的?
  • “同胚”的意义——当两个空间“看起来”一样时
  • “流形”的本质——局部是平的,全局才复杂
  • 为什么要搞“协变性”?——从牛顿到广义相对论的坐标战
  • “不变量”的哲学——在变化中寻找永恒
  • “群”的历史——对称性的数学语言
  • “李群”为何重要?——连续变化的“群式描述”
  • “纤维丛”的直觉——当空间在空间上滑动
  • “模”的意义——线性空间的下一层抽象
  • 什么是“谱序列”?——复杂空间的分层扫描器
  • “同调”的直觉——如何为一个洞“命名”?
  • “层”的革命——如何把局部补丁缝成整体?
  • “范畴论”的野心——数学如何研究“数学自身”?


物理篇


  • “闵可夫斯基时空”是怎么想出来的?——统一四维的悖论解法
  • “测地线”到底是什么?——惯性在弯曲时空中走哪条路
  • “能动张量”是什么?——宇宙的能量账本
  • “态矢量”的含义——一个粒子的全部信息,能被压缩成一支箭?
  • “纠缠”为何惊世骇俗?——一测就变,凭什么?
  • “贝尔不等式”到底否定了什么?——局部实在性的崩塌现场
  • “路径积分”为何合理?——所有可能的路,一起投票决定未来
  • “规范对称性”到底是什么?——每一点都能“自定义零点”
  • “SU(3)”为什么是自然的?——强核力的数学语言
  • “重整化”的困境——理论越看越模糊,是错了吗?
  • “全息原理”的逆转——宇宙可能是二维的?
  • “量子引力”难在哪?——当量子遇上时空,它们谁该听谁的

更新频率方面,我的计划是一周2到3更(当然也取决于时间和精力,但我会尽量保持节奏)。

最后,我非常欢迎你们的建议——无论是对内容选题的建议、还是对定价机制的看法,都可以留言告诉我。

谢谢每一位愿意支持我的你。我们下篇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