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刘彻到底是不是一个军事高手?他安排李广利两征西域,虽然过程不尽如人意,但是战略目标却都达成了,这个时候,汉朝内外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外部:大汉周边的的威胁已经不多了,刘彻作为顶战略家,他有一种在他自己的认知盲区里锻造新的世界的能力。 那么刘彻一定坚持某个类似于马斯克的所谓第一性原理这样的思考逻辑!经过刘彻几十年的各种折腾,大汉这时精气神是完全不一样的,汉人一改对周边那些强悍民族的忍让之势态,整个大汉都处于一种文化自信、军事自信、政治自信的氛围里。 怎么证明呢?举个例子吧,楼船将军杨仆灭了南越回来的路上,给刘彻上书说,东越国持两端,我回军时顺便把他们也给灭了!这个杨仆打灭国战打上瘾了!刘彻没有同意,一方面因为东越国太小,离长安太远,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要和匈奴搞大决战,不想为个小国去分神。 但是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会瞪鼻子上脸,你放过他,他会觉得你是拿他没办法,这东越就是这样的,老大馀善是当年杀了哥哥才弄到王位,所以他也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换了别的皇帝,这边还要和匈奴搞灭国大战呢,忍忍他算了,刘彻没有,因为这时的大汉不把这些事看得特别重,从上到下都觉得灭这种小国不会费什么神。 东越这个不知好歹的馀善一开始听说大汉要攻击南越,有些紧张,生怕大军来了之后东越跟着寸草不生,就主动上书说,他要带东越的兵去参战,但后来听说朝廷的军队是走的水路,走不到他这里,他就开始持两端,等杨仆和路博德灭了南越,馀善觉得自己的军队也集结得差不多了,于是也就横了起来,不仅杀了三个州的汉军代表,还发兵将边界封锁。 刘彻先杀了两个不敢出兵的汉官,汉使大农张成、故山州侯齿将屯。这两人知道东越要杀人,不敢出兵去救人!你看刘彻就这么不讲理,你逃兵就杀了。张成和李广的后人李凌不同,他死了没有一个同情他。 刘彻这时给杨仆写了一封信,敕责他说: “将军之功独有先破石门、寻峡,非有斩将搴旗之实也,乌足以骄人哉!前破番禺,捕降者以为虏,掘死人以为获,是一过也;使建德、吕嘉得以东越为援,是二过也;士卒暴露连岁,将军不念其勤劳,而请乘传行塞,因用归家,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是三过也;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是四过也;问君蜀刀价而阳不知,挟伪干君,是五过也。受诏不至兰池,明日又不对。假令将军之吏,问之不对,令之不从,其罪何如?推此心在外,江海之间可得信乎?今东越深入,将军能率众以掩过不?”刘彻用人的水平是相当高了,网上有人说刘彻的军事能力不行,理由是刘彻几乎没有亲临一线指挥过大仗。 在一个顶级高手的那里,决胜千里之外才是真的高手!能用高手达成目标,也能在将领无能的情况一样达成战略目标,这如果不算顶级军事才能,那么史家就只能是李广的水平!杨仆看完信吓得不轻,他必须尽死力灭了东越,惶恐对使者说:“愿尽死赎罪!” 刘彻于是派遣横海将军韩说带兵出句章,从海上去围攻;楼船将军杨仆出兵武林,中尉王温舒出兵梅岭,以越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出若邪、白沙,来攻击东越。这套阵容就是刘彻的多重保险。刘彻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汉兵进入东越边境,东越举全国之兵距险防守,杨仆军队里的一个小兵,钱塘人辕终古就斩杀了东越的徇北将军。原来越国衍侯吴阳带着自己镇上的七百人反攻越军于汉阳。东越的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了馀善,带着东越人投降。 刘彻大搞封赏,封了终古等人为侯,同时认为闽地险阻,数次反覆,终会成为后世祸患,于是下诏诸将把这群人全部带到江、淮之间,把他们原来地空出来。斯大林当年迁一些喜欢搞造反的人去西伯利亚,这比不上刘彻这种招法,刘彻是同化,斯大林是搞物理灭绝。 说刘彻不懂军事的人是没有成为刘彻的对手,反而周边这些国家的人都知道刘彻不好惹,公元前110,刘彻决定亲自带人去边境,然后让使者给匈奴单于带话说: “南越王人头已悬于汉长安的北城门。如今单于如果还是个男人,就出来打一场,我亲自领兵在边境上等;如果不能算男人,当即南面而称臣于大汉,为何跑得远远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不要这样!” 使者叫郭吉,这人因为送了这样一句狠话而留名于史册,匈奴单于听完后大怒,留下了郭吉,迁他到北海上不让回家。 作为刘彻的对手,匈奴也只敢在家里发狠,终不敢出兵。 刘彻这一趟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兵,旌旗径千余里,这就是一种无敌之势态。没有办法,无敌就是寂莫。 这时西南出现了一些小国叛乱,卫家去了一个将军就平定了,匈奴被打怕了,知道惹不起躲得起!有些小国却觉得自己厉害,他跳出来想要试一下大汉的兵威。 这就是朝鲜。公元前109年,这之前无仗打的刘彻闲得荒去黄河堵了决口,带着公卿搞水利。汲黯当年负责筑堤搞不掂,皇上一来这事就做好了,而且是多年无患!本质上还是决心问题。汲黯这个人信黄老,听天由命,不能决大事定大疑,他能在武帝这里终老,也是因为他做人方面有一些独到的领悟,他把自己透明化,而减少了交易成本。这招极少有人懂,董明珠说过一句话: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需要百倍的努力去捍卫它!透明的好处是交易成本非常低。 刘彻搞完了黄河水患之后,回长安听说了一件事,朝鲜杀了他任命的边郡太守。小国朝鲜为何要和刘彻搞事?这就说到朝鲜的历史,周朝灭商时,商的元老有一部分人进入了朝鲜,慢慢教化了那里夷人,使他们有了先进文化。到了战国时期,燕国曾经攻下过真番、朝鲜,为其设置官吏,筑障塞。秦国灭燕国,朝鲜属辽东附属。大汉兴起,但京城在西安,离朝鲜太远了,就修复了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王地界。燕王卢绾反叛,进入匈奴。有个燕人叫卫满逃命到朝鲜,聚党千余人,穿着蛮夷衣服渡过浿水,居秦时就空下来的土地,在那里建房子生活,由于卫满打仗还行,他们开始役属真番、朝鲜蛮夷以及燕国其他亡命之徒而称王,并建都城称王险。正赶上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和卫满相约,让他为外臣,保塞外蛮夷,不要侵犯边境;诸蛮夷君想要入境见天子,也不要禁止。因为这个原因卫满得以用兵威和财物侵降其周边的小邑真番、临屯,这些小国打不过就都过来服属,方圆数千里。传到儿子至孙卫右渠,一些犯罪逃亡的汉人增多,卫家又未尝入境朝见;有个辰国想要上书见天子,被朝鲜堵着走不了。这一年,汉朝的使者涉何引诱劝谕,卫右渠终不肯奉诏。 涉何离去至边界时,临浿水,命随从刺杀送涉何的朝鲜裨王卫长,涉何要找个借口攻击朝鲜立功,这是汉武帝时的民风,胆小的都被诛杀得差不多了,而接替张汤的杜周是狠角色,他知道刘彻想要灭了那些懦弱的权贵诸侯,于是光是抓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就一百多人,光监狱里关着的就超过7万人,被抓进去的这些人都急需要一场仗,好死罪变功劳!但是匈奴人这时都吓破了胆,赵破奴也好,其他将领也好,带着人去大漠,见不一个匈奴人,无仗可打的局面导致监狱的人越来越多。 涉何敢在渡河前杀了人家卫家的王爷,骑马入塞,就是想要找个决口把这些关起来的人用起来,涉何回来对刘彻说:“我杀了朝鲜的大将。” 刘彻不仅没有给涉何定罪,反而觉得涉何勇气可嘉,不仅不诘问,还拜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人一听,这个涉何实在可恨,他竟然无故杀了我们的送客的人,反而因此立功了,这冤情到哪说理去,于是他们当即发兵袭击攻杀涉何。 刘彻正需要一个出兵的理由,那些被杜周查得天翻地覆走投无路的家族一听,也看到希望,于是打朝鲜这个事就成了大家都想要的结果,就像现在大帝打乌克兰,这是整个欧美大财团除他们俄乌两家外的都想看到的结果,大家在各方一加注,这仗就打起来了。 于是汉兵进入朝鲜境内,朝鲜王卫右渠并没有马上投隆,而是发兵距险。朝鲜也很冤啊,他们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但是他们长期没向大汉进贡和朝靓,朝中没有人帮他们说话。 灭南越和东越的杨仆这次没有带水军,他这次带的齐地军队有七千人先到朝鲜都城王险。卫右渠婴城固守,这时杨仆只有7000人,他有些轻敌,加上这些兵不是自己训出来的水军,朝军出城攻击杨仆;杨仆的这些齐地召的军队立刻败散,杨仆自己也逃遁进入山中十余日,慢慢收集散卒,复聚。左将军荀彘攻击朝鲜浿水西军,也未能攻破。 刘彻一看为两支军队,将军出兵都不胜,于是命卫山凭借兵威前往劝谕卫右渠。卫右渠见使者也姓卫,顿首谢罪说:“愿意投降,担心两将军凶悍杀臣;如今见信节,请求投降。” 卫家派遣太子入朝谢罪,献马五千匹,还给了汉军军粮;这时朝鲜军队有万余,持兵器正在渡浿水。卫山和左将军荀彘一看,这不像是去投降的,像是去打仗的,担心朝鲜军队搞事件,对太子说:“已投降,应该令人放下兵器。”太子也开始怀疑卫山和荀彘可能想杀他,因为前面涉何就这么干的。朝鲜人于是不渡浿水,再次引军回归。 卫山只好一个人回长安向刘彻报告实情,刘彻一听就怒了,觉得卫家没有几个好东西,直接诛杀了卫山。 汉军见朝鲜的太子回去,就继续进攻,击破浿水的朝鲜上军,于是进军到朝鲜的都城下,围其西北。杨仆也前往会师,居城南。卫右渠于是坚守城池,汉军数月未能攻下。 左将军荀彘的兵是从燕、代招的,打仗劲悍,楼船将军杨仆带的齐地兵卒本来战斗力不行,又被打败困辱过,战士内心皆恐战,将军内心惭愧,这支军队攻击就不是特别凶猛,杨仆就想学路博德,荀彘这边打,他就和朝鲜和谈,瓦解敌军战斗意志。 左将军荀彘则猛攻,朝鲜大臣的确有人背地里使人私下约降杨仆,但往来还没有达成协议。左将军荀彘数次与杨仆约定时间一起共同攻战,杨仆也计划和荀彘一起定个基调,却没有见到人。 这就是打仗时没有统一指挥的必然,大家都想立功,荀彘一看你杨仆想要借我的兵威去接受朝鲜的投降,心里不服,想要争这个功,于是也派了使者让朝鲜投降,朝鲜当然不肯,反而更想要赂杨仆,到杨仆那边投降。 这就造成两人争功,前线的两个大将互相不服,而心里都存在疑虑,荀彘借口怀疑杨仆有可能会造反,不再强攻,实际上是怕他辛苦打下来给杨仆占了便宜。 刘彻一看,知道这两人围城有情况,兵久不决,命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纠正,有便宜得以从事。公孙遂一到,左将军荀彘说:“朝鲜当下,攻城久不能下,都是杨仆数次违约。今如此不拿下他,恐为大害。” 公孙遂一看战场情况,心里也害怕,为什么,一来杨仆的部队是从他那里招的,打仗不行,后面会被刘彻修理,于是他就荀彘私下一商量,于是拿天子节仗召楼船将军杨仆到左将军大营计事,杨仆一来即命人抓起来,合并其军;并把事上报给刘彻,刘彻一听大怒诛杀了公孙遂。这段我读过好几次,之前一直不理解刘彻为什么要杀公孙遂?后来慢慢就理解了,刘彻是有他对人性的理解的,他不相信人性,但尊重人性,万事都是从人性底层逻辑上去思考问题。公孙遂的立场非常有害,在组织里形成这样的风气,大家就拉帮结派互相争斗,你这皇帝想当个和事佬都会焦头烂额,刘彻直接把这事消灭在萌芽之中,你南阳集团想搞事情,你要想想后果。 荀彘这时想要立功,现在没有了牵制,合并两军后,当即攻城。朝鲜的国相路人、国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于是开会讨论分析形势说:“开始想投降楼船将军杨仆,如今楼船被抓,只剩下左将军荀彘,攻战益急,我们并不能与汉军交战;大王又不肯降。” 韩阴、王唊、路人皆逃亡投降了汉军,路人半路被杀。 这年夏天,尼溪参命人杀了朝鲜王卫右渠来投降。 这时王险城还未能攻下,所以卫右渠的大臣成己又造反,再次攻击汉军。荀彘派卫右渠的儿子卫长、投降的国相路人的儿子路最告谕其民,诛杀成己。于是平定朝鲜,设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刘彻针对这事进行了大量的封赏,但是却把左将军荀彘给杀了,这是和杀公孙遂的原理是一样的。杨仆呢,是一个单纯的人,刘彻当然要留用,当诛,花钱赎为庶人。所以当年汲黯说刘彻是个喜欢杀人的帝王,但实际上,刘彻杀的人,要么是弱者,临阵退怯,不敢担当的,要么就是南阳集团这帮心里有自己太多的小聪明的人,反而越是单纯透明,比如李广,刘彻是真从内心里想要保护他们家族的,再比如汲黯,刘彻虽然觉得这人没有什么硬实力,但是他单纯,不怕得罪权贵和皇帝,所以汲黯也能善终,这个杨仆同样是的,他第一次带7000人打败了,后来被公孙遂抓了,刘彻也就让他花点钱就放他一马。 中国历史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每当这个朝代兴盛时,必然会要在朝鲜打一仗,汉武帝开了头之后,朝鲜反复被打,隋炀帝为了这个小国多次征高丽。#刘彻#汉武帝#打朝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