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后儿子顺利登基。 1643年8月9日,皇太极在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突然去世,年仅51岁。这事来得太突然,当时清朝刚入关没多久,根基还不稳,皇太极一死,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皇太极有好几个儿子,按理说继承人应该从他们中间挑,可问题是他没来得及立下遗嘱。这下子,谁当皇帝成了个大难题。孝庄太后这时候才30岁,儿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只有6岁,压根没能力自己上位。 先说说当时的情况。皇太极死后,清朝的权力核心主要集中在几个大人物身上: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还有几个重量级的贝勒,像豪格、济尔哈朗这些人。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31岁,正当壮年,手里有兵有威望,按传统他是最有资格接班的。多尔衮呢,当时是睿亲王,掌管正白旗,军权在握,野心也不小。这俩人明争暗斗,谁都不服谁,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孝庄带着个6岁的小孩,夹在这群虎狼中间,处境可想而知。 但孝庄不是普通人。她出身科尔沁蒙古,是博尔济吉特氏,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才13岁,算是政治联姻。她在后宫里混了十几年,早就不是啥天真少女了。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她就生了福临,还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地位不低。更重要的是,她脑子清楚得很,知道这时候靠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得拿出真本事。 皇太极一死,孝庄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福临太小,没人支持他怎么办?豪格那边有自己的势力,多尔衮也不可能轻易让步。当时的清朝继承制度不像后来那么固定,皇帝死了,贵族们开会商量谁上位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孝庄要想让福临当皇帝,必须拉拢关键人物,而多尔衮就是那个绕不过去的人。 多尔衮这人,说实话,历史上评价挺复杂的。他能力强,打仗厉害,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就靠他平了不少乱子。可他也有自己的算盘,想当皇帝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孝庄很清楚,硬碰硬她肯定干不过多尔衮,但她也知道,多尔衮要是真自己称帝,其他贝勒和旗主绝对不干。所以,她得跟多尔衮谈条件,稳住他,让他支持福临。 于是,就有了那个让人浮想联翩的“一夜”。历史书上没写那天晚上具体发生了啥,但可以肯定的是,孝庄和多尔衮之间达成了某种交易。第二天,朝堂上的风向就变了。多尔衮没再坚持自己当皇帝,而是站出来支持6岁的福临登基。当然,他也不是白帮忙,条件是他和济尔哈朗一起当辅政王,实际掌控朝政。这事儿定下来后,豪格那边虽然不服,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认了。 1643年10月8日,小福临正式即位,成了顺治帝。孝庄这一手,玩得太漂亮了。她没兵没权,靠的就是脑子和胆子,在最危险的时候抓住机会,把儿子推上了皇位。不过,这事儿背后也有代价。多尔衮当了辅政王之后,权力大得吓人,顺治小时候基本上就是个傀儡,孝庄还得继续跟多尔衮周旋,才能保住自己和儿子的地位。 说到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后世一直有不少猜测。有人说她为了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甚至跟多尔衮有啥私情。这说法听着挺劲爆,但史书上没证据,基本是野史瞎猜。孝庄是个聪明女人,她更可能用的是政治手段,比如许诺多尔衮更大的权力,或者拿科尔沁蒙古的资源做筹码。毕竟,她从头到尾的目标都很明确:保住福临的皇位,保住自己的家族。 顺治登基后,孝庄也没闲着。她得盯着多尔衮,防着他权力太大威胁到儿子。几年后,多尔衮死了,顺治亲政,孝庄才算真正松了口气。她这一辈子,活到75岁,经历了顺治、康熙两朝,成了清朝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