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科比反问:“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这个穿着24号球衣的男人,二十年如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动作:800次跳投,500次三分,200次罚球。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用更炫酷的训练方法,他擦着汗说:“把直线走直比画圆圈难十倍。”这话听着像玄学,直到他退役那年,人们发现他职业生涯总得分比第二名多了整整5000分。 顶级高手都是极度简单的存在,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1. 砍掉花里胡哨的,才是真功夫。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有句话:人们总问我未来十年什么会变,却没人问什么不会变。他办公桌上常年摆着两样东西:一张写着“每天降低3%成本”的便签,和一台1999年产的戴尔电脑。 当年开发Kindle时,团队设计了20多个按钮,贝佐斯抄起电钻直接给机器外壳打了三个洞:“翻页键、主页键、电源键,其他全砍了。”结果第一代Kindle上市秒空,至今仍是电子书界的“钉子户”。 这让我想起达芬奇的手稿——上千页笔记里反复出现同一句话:简单是终极的复杂。光是鸡蛋,他就画了3年。 2. 少做决定的人,往往赢得最多 2018年柏林马拉松,基普乔格穿着露趾凉鞋跑进2小时01分。 记者围住他的教练帕特里克·桑,老头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过去五年,他只练三组动作,摆臂角度83度,步幅1.9米,呼吸频率每四步一循环。 更绝的是基普乔格的食谱——早餐永远吃同款玉米粥,连坚果数量都固定为28颗。 神经学家对此早有解释:人每天的意志力是限量款汽油,每做一次选择就烧掉一截。 这方面内容这在《自控力》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苹果首席设计师艾维说过更直白的:乔布斯衣柜里那堆黑毛衣不是行为艺术,是战略武器。果然,这哥们回归苹果后第一件事就是砍掉70%的产品线,把15款电脑浓缩成4款。 扎克伯格的同款灰色T有几十件。黄仁勋天冷时只穿黑色皮衣。 这不是懒,是他们不想在穿衣上花掉任何决策的时间。 3. 越简单的规则,越经得起摔打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店里藏着三条铁律:醋饭温度必须37℃、学徒煎蛋要练十年、每天只接待30位客人。2008年金融海啸时,华尔街大佬们挤破头来吃他的玉子烧,说这比看心理医生管用。 老爷子捏着寿司嘀咕:慌什么?米还是米,鱼还是鱼。 这话听着像鸡汤,实则暗合行为经济学的“锚定效应”。哈佛实验证明:当人把决策标准简化到三个以内,正确率会从37%飙到82%。 4. 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送给世界 宫崎骏画《千与千寻》时,把整个工作室的电脑都清空了。“手绘每秒要24帧,电脑生成的流畅是作弊” 老爷子固执地守着赛璐珞胶片,结果这部“落后”的动画横扫奥斯卡。他的工作台永远只有三支笔:0.3mm勾线、2B涂阴影、HB打草稿。 脑科学揭开了秘密:当人持续用单一工具工作,大脑会形成“神经超高速公路”。小提琴家帕尔曼说过:我每天练琴六小时,其中五小时在纠正昨天的错误。 5. 简单到极致,就成了本能 被称为“冰人”的维姆·霍夫,穿着短裤爬珠峰,在冰湖里泡两小时,还破了21项吉尼斯纪录。 他的秘诀土得掉渣:每天用同一组呼吸法,重复六遍“冷—热—冷”淋浴。最绝的是他教学生:别记动作,记住每次呼气要比吸气长三秒。现在全球50万人跟着他练,连美国海军陆战队都来取经。 这正应了《孙子兵法》里最狠的招式: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就像老干妈陶华碧,二十年来就靠三样原料打天下,结果卖遍全球。她说得实在:辣椒要十月收的,菜油要三榨的,豆豉要发酵180天的,搞那么多花样干啥? 顶级高手到最后都活成了“单向度的人”——不是他们无趣,而是早看透了真相:99%的纠结来自既要又要,100%的成就来自有所取舍。 简化不是躺平,是把所有弹药堆进同一个弹孔,把满天繁星凝成一道激光。当你不再纠结走哪条路,反而能听见远方的鼓点。 你我共勉。 关于肥猫: 几近不惑、依然有惑。经济类硕士,文章只专注于两件事,搞钱、变强,持续分享搞钱思维、方法和成长感悟。是的,成长,一直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