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手“养废”儿子后,我才明白:青春期叛逆,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解

 墨子语 2025-05-06

《唤醒青春期孩子学习内动力》

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01

青春期的孩子,真是太难伺候了!

儿子今年14岁,上初二,学习不咋地,脾气还不小,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简直比皇帝还难伺候。

跟他好好说话,他多半爱搭不理,要么甩个白眼,要么“嗯”、“啊”、“哦”地几个字打发我。

要是语气重点或者批评他几句,那完了,儿子能立刻“原地爆炸”,浑身竖起刺儿来,谁也碰不得。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他挂在嘴边的“不”字。

“儿子,晚上跟妈去超市买点东西?”——“不去”;

“看看你的房间乱得像猪窝了,快收拾一下!”——“不收”;

“这周末姥姥生日,咱们早点过去哈!”——“不去!要去你们去。”

……

反正,不管我说什么,他都反对!

还有学习。小学时候,儿子虽然也贪玩,但成绩还过得去,至少知道作业得写完。

可自从进了初中,尤其是初二这一年,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了。

作业能拖就拖,老师三天两头在群里点名,考试成绩更是一路下跌。

一开始,我还苦口婆心,饭桌上、散步时,逮着机会就念叨他:

儿子啊,你现在长大了,要有责任心,不能这么任性……

你看现在的中考,卷成什么样了?一步跟不上,后面就步步跟不上……

结果他要么假装没听见,或者干脆甩一句“知道了,烦不烦!”。

时间长了,连老公都嫌我唠叨:“行了行了,你说这些他能听进去吗?青春期,都这样!”

这下儿子更不听我这一套了!该吃吃,该玩玩,彻底放任自流了。

那天晚上,都过了12点了,他房间还亮着灯。一听噼里啪啦的键盘声,我就知道他又在打游戏。

我忍无可忍,冲进去朝他咆哮:

“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再这样下去,别说大学,你连高中都考不上,以后能干什么?扫大街去吧你!”

儿子听到这话,脖子一梗,眼睛瞪得溜圆,冲我吼:

“扫大街怎么了?扫大街也比被你天天管着强!我就是不想学习!烦死了!”

我气得浑身发抖,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掉:这烦人的“青春叛逆期”,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啊?

Image

0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聊起了家里的烦心事。

她听完我的血泪控诉,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附和说“青春期都这样”,反而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叛逆期’?你所谓的'叛逆’,可能只是你对孩子成长的一种误解?”

误解?我愣住了。怎么可能?他顶嘴、对抗、不听话,这不是叛逆,是什么?

朋友耐心地给我解释:

“你想想,孩子小的时候,是不是特别乖?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那时候,他完全依赖你,力量上、心智上都还没独立。”

“到了青春期,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他渴望独立,渴望被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渴望自己说了算。”

“这时候,孩子说'不’,其实是他成长最明显的标志之一。他终于懂得,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了。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可……可是他那个态度……”我还是有点转不过弯。

“也许……是你们之间长久以来的相处方式,让孩子觉得,只有用这种激烈的方式反抗,他的声音才能被听到。”

“仔细想想,当孩子开始表达自己想法,说“不”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觉得'这孩子翅膀硬了,不听话了,要造反’,然后想办法把他压下去?还是觉得'哦?他有不同想法了?我想听听为什么?”

“如果你总是把他那个'不’当成是对你的挑战,那你自然会进入战斗模式,那他不'叛逆’才怪呢!”

朋友的话,像一道惊雷,在我脑子里炸开了。

Image

我开始拼命回想。

初一的时候,儿子想留稍长一点的头发,我觉得不利索,非让他剪短;

周末,他想跟同学去看个电影,我觉得浪费时间,让他待在家里刷题。

他想买一件印着奇怪图案的T恤,我觉得不好看,给他买了自认为“得体”的格子衬衫……

我总是说“小孩子懂什么!妈妈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却从未真正关心儿子的想法,尊重他的决定。

我看到的,不是他长大了,有主见了,而是“不听话”了,“敢挑战我”了。

于是我开始恐慌、打压儿子,想要把他“掰回”到顺从的轨道上来。

事实上,青春期叛逆,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解。

不是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一定会叛逆,只是父母的思维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节奏了,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想明白这一点,我心里后悔,心疼,但也豁然开朗了。

我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

我不能再把儿子当成那个需要被塑造、被控制的小孩了,我得学着把他当成一个正在努力长大的、独立的“人”来看待。

Image

03

1、一定认识到“孩子大了,就是有主见”的事实,学会接受孩子说“不”,真正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

我做的第一步,就是强迫自己,在听到儿子说“不”的时候,别着急反驳,先深呼吸,默数十个数,认真听一听他的想法。

有一次,我提议周末全家去爬山,这是我们以前常搞的活动。

儿子立刻条件反射般地回答:“不去,累死了。”

放以前,我肯定要开始数落他懒,不懂得锻炼身体。

但这次,我忍住了,换了个问法:“哦?你是觉得爬山太累了吗?那你想干点什么呢?”

儿子愣了一下,嘟囔道:“我就想在家呆着,打会儿游戏,看看电影。”

“行啊,”我说,“在家休息也挺好。不过一直窝着也不行,要不咱们周六在家休息,周日下午找个近点的公园散散步,或者去看个电影?”

他想了想,居然点了点头:“看电影可以。”

一场潜在的冲突,就这么化解了。

我发现,当我不再把儿子的“不”当成是冲我来的挑衅,而是看作他表达自己需求的一种方式时,我就没那么容易被点燃了。

Image

2、跟青春期孩子相处,一定要学会“放权”,把属于孩子的责任和权利还给他,允许他“自己说了算”

回想过去,我们家大大小小的事,几乎都是我说了算。

虽然有时候也会象征性地问一句:“儿子,你觉得呢?” 但我心里早就有了答案。潜意识里,还是把他当小孩子,不信任他。

时间长了,我发现儿子不再兴冲冲地跑来说“妈我想……”或者“我们能不能……”。

他知道,说了也是白说,最终还得听我的。所以,很多事情,儿子都热情都不高,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现在,我下定决心要改变,真正把儿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开始学着'放权’,让他自己拿主意。

先从小事做起:比如晚饭吃啥、周末去哪儿玩、作业安排周几写、房间想换个什么颜色的窗帘……我都认真地询问儿子的意见,让他来定。

没想到,就这些小小的决定权,竟然让我在儿子脸上看到了那种久违的光彩!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想法是被听见、被尊重的,是有价值的。

当然,尊重他的选择,也意味着他要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机会很快就来了。儿子看上了一双价格不菲的球鞋,超出了预算,以前我可能会直接拒绝或讲道理。

这次我告诉他:“钱是你自己攒的,买可以。但买了这双鞋,这个月可能就没钱买别的了,甚至下个月零花钱也要搭进去,你自己考虑清楚。”

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买了。

结果月底,他想买音乐会员时,果然没钱了,只能干看着。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看来下次买大件前,得做好预算规划了。” 儿子虽然有点沮丧,但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不再整天盯着儿子、催促他完成作业,而是让他自己管理时间。

有时候,看他玩过头,作业写到半夜,我心里再急,也忍住不去干涉。

经历了几次拖延带来的麻烦后,他自己也吃到了苦头,开始主动调整,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我也终于深刻体会到,只有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碰壁,他才能真正学会选择,学会为自己负责。

现在,在我们家,无论大事小事,我都习惯性地问问儿子的意见:“你觉得呢?”

甚至有时候我工作上遇到一些关于年轻人想法的问题,也会跟他聊聊,听听他的视角。

儿子非常乐意参与,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能为家里、为妈妈出份力,他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价值感,他整个人都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了。

Image

3、青春期不等于“叛逆期”,撕掉叛逆标签,看见那个努力长大的少年

在家长的意识里,好像一提到青春期,脑子里就自动跳出“叛逆”两个字,心里早早地给孩子贴上这个标签,用它来解释一切让我们不解、不满的行为。

但当我们真正放下心中的偏见,沉下心去看见,去理解,行为背后的那个活生生“人”时,会发现孩子的那些“刺”,也许只是他们的保护色。

而那些“叛逆的行为”,可能只是在笨拙地探索边界,学着长大而已。

带着这个心态,当我再重新审视和儿子的日常时,我发现不一样了。

过去我总觉得他处处跟我对着干,现在看来,很多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表现而已。

比如,儿子考试成绩虽然总分不高,但有一科有进步,我会真心指出来“这次物理有进步哦,看来你找到点感觉了”而不是像过去全部否定他。

他跟同学闹了点小别扭,回家跟我抱怨,我不再先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先听他倾诉,理解他的委屈。

我看到儿子虽然玩游戏,但下楼时却顺手把门口的废品带了下去。

搁以前我会觉得理所应当,现在我会笑着说一句:“谢谢儿子,帮妈妈大忙了,真勤快!”

当我不再把儿子视为一个“问题少年”,一个需要被“纠正”的对象,而是把他看作一个正在经历特殊成长阶段的、值得尊重的个体时。

我看到了那个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中挣扎、迷茫,但同时又渴望独立、渴望被理解、渴望证明自己的他。

而儿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浑身是刺,随时准备战斗了。

他开始跟我聊天,跟我分享学校的趣事,吐槽某个老师,甚至会在遇到选择困难时,试探性地问问我的意见。

虽然遇到自己不想干的事,儿子还会依然说“不”,但后面通常会解释原因“我不想去,因为……”

Image

现在回过头看,其实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很多时候,是我们做父母的,用自己的焦虑、未满足的控制欲、以及对“失控”和“否定”的深深恐惧,逼迫出来的。

当我们放下对抗的姿态,不再把孩子的成长看作一场需要“输赢”的战争,而是把它当作一段需要我们一起学习、彼此适应的旅程时,就不会有那些所谓的“叛逆”了。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突然变得叛逆、厌学,感觉完全变了个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懵的!
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既不愿意听我们讲,也不跟我们沟通自己的想法!
跟孩子把道理说尽了,甚至是硬逼,全都没用!我们只能陷在跟孩子“较劲”的对抗泥沼里,无法自拔!
为了帮助青春期孩子家长,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我联合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徐英老师,专门针对青春期孩子,打造了一堂《唤醒青春期孩子成长内驱力》父母实操课!
徐英老师从事家庭教育超过20年,帮助过100000+家庭,对青春期孩子教育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课程内容聚焦青春期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躺平、叛逆难管、亲子关系差、沉迷手机、学不会学不好、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从原因分析,到日常实操方法,课程教的方法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去做!你一定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我强烈推荐所有青春期家长,都来学习!
点亮“爱心”,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