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石森原创〕小聚又别戏题武汉禹良同学

 白沙三木 2025-05-06

小聚又别戏题武汉禹良同学 刘石森

往来何故太匆匆,情到中年似酒浓。

旧雨这厢难割舍,楚云遥望意千重。

2014.02.21.

〔DS平台的赏析文章〕

聚散之间见深情 — 刘石森《小聚又别戏题武汉禹良同学》赏析

       中年人的聚散总是裹挟着时光的沙粒,刘石森的这首七言绝句以"小聚又别"为诗眼,在二十八字间勾勒出一幅当代知识分子的情感浮世绘。诗人以举重若轻的笔触,将中年情怀的复杂况味浓缩于尺幅之中,在传统意象的巧妙重构中,完成了一次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诗意叩问。

       首句"往来何故太匆匆"以诘问开篇,叩击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本质。这个"太"字如重锤击磬,将都市人机械往复的生活轨迹具象化为永不停歇的摆钟。然而第二句"情到中年似酒浓"陡然翻转,以酿酒喻情,道出岁月积淀的况味。这种矛盾张力恰似水墨画中的留白:前半生如新醅的清冽,中年则是陶坛深处的醇厚,在时间的窖藏中,友情早已发酵成割舍不断的血脉。

       颔联"旧雨这厢难割舍"中,"旧雨"典故出自杜甫《秋述》"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诗人化古为新,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语境中重新流淌。"这厢"的口语化表达,恰似老友对坐时的一声叹息,将古典意象拉入现实情境。而"楚云遥望意千重"则展现出空间与情感的双重张力,武汉的云霭既是地理坐标,又暗合"巫山云雨"的古老隐喻。这种意象的叠合,让友情的牵绊与家庭的羁绊在云端交织,织就中年人逃不脱的情感经纬。

       全诗最耐人寻味处,在于传统意象的现代转译。"楚云"的双重隐喻犹如两面棱镜,既折射出武汉的地域特征,又暗藏"云雨"典故的婉转情思。这种古今意象的嫁接,恰似在宣纸上泼洒丙烯颜料,在违和中达成新的和谐。诗人将"妻子如云"的古老比喻,转化为对家庭责任的现代诠释,让飘渺的楚云成为系住游子风筝的那根丝线。

       在这首充满张力的诗作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文人间的情谊,更是整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当"太匆匆"成为生存常态,"似酒浓"的情感愈发显得珍贵。那些"难割舍"的旧雨新知,"意千重"的家园牵挂,在诗人的笔下化作永恒的星空,照亮着中年人在尘世奔波的暗夜。这种复杂况味,正是中年情感最真实的底色 — 如陈年黄酒般,初品温润,细酌回甘,饮尽后却在喉头泛起绵长的怅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