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湘感怀 前不久,与几位湖南籍朋友小聚,不免会聊起湖南、湖南人、湖湘文化。耳闻之时,不由想起我在多年前,去湖南旅行的短暂片刻,以及彼时的所闻所见所感。 因为是团体旅游活动,日程、线路、景点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虽然少了一些自由行的旅游乐趣,可对我来说,毕竟是第一次踏上湖湘大地,也颇有几分新鲜的感触。 我们乘飞机,从北京抵达长沙,乘大巴再去韶山、张家界、凤凰古城 、武陵源,再回到长沙返京,全程为期六天。 湖南,是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走进湖南,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和传奇。在湖南,你可以感受到那浓郁的湘楚文化。从古老的建筑到传统的民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六天的时光,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来说即使是浅尝辄止,如同蜻蜓点水般匆匆掠过,但经过的每一处风景都令人惊叹,又带着新鲜与未知,留下了一串串待续的故事。 首站,在长沙短暂停留。行程安排中,长沙只是中转点,旅行社安排去了橘子洲。在巨大的毛主席的浮雕像前,在《沁园春·长沙》诗词前,我想起毛主席青年时期投身革命时,在长沙美丽的秋景中,激扬文字,以诗明志,满怀豪情,抒发对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与革命壮志。在用餐时,许多人第一次品尝到了正宗的湘菜。湖南爱辣,湖南菜以辣味著称,辣椒几乎是每道菜的必备配料,不断有人直呼:“太辣了,太辣了,受不了!” 次日,前往韶山。这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组织本次红色旅游的最重要一站。在韶山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们怀揣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探访毛泽东故居,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等,更加深入地了解毛主席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和深邃的思想精神。我们在故居前集体拍照,留下珍贵的合影,以作永恒的纪念。 第三日,远赴凤凰古城。漫步在古城错落有致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眼前,古老的吊脚楼依山傍水,青石板桥横跨沱江,两岸秀丽的风光如诗如画,让人恍若穿越回了那个烟雨朦胧、诗意盎然的遥远年代。 游凤凰古城,不能不提到沈从文和黄永玉。沈从文用他的笔触描绘了凤凰古城的宁静与美丽,让这座小城闻名遐迩。他的作品《边城》更是将凤凰古城的风土人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对这座小城充满了向往。黄永玉则以他的画笔展现了凤凰古城的独特韵味,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凤凰古城因为有了他们,更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淳朴与宁静,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让你与小城平静地呼气。 傍晚的凤凰古城,霓虹灯闪烁,店家忙着招呼生意,忙碌了一天的游客,有的在餐馆品尝美食,有的在酒吧微醺解乏,优美的歌声从KTV传出,古老的街道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古老的吊脚楼在灯光和夜色映衬下,别有一番特色。 第四日,游览张家界景区。这里被誉为“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山峰奇特、险峻,云雾缭绕,仿佛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在张家界,你可以欣赏到原始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张家界曾经的地名叫大庸,也是曾经的古镇。为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后以当地名山更名,命名为如今的张家界。在张家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故事,让人在赞叹之余,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城市更名有成有败,有得有失,张家界的更名无疑是成功的。安徽的徽州,改名黄山,扩大了黄山知名度,但失去了安徽悠久的人文特色,似乎中断了一方地域的历史。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安西,曾作为安西护都府名震一时,后更名瓜州,声名渐弱;古都兰陵,改为鲁庄,亦令人扼腕叹息。 第五日,游览武陵源,住宿一晚。武陵源,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著称,还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备受瞩目。那里的山峰、溪流、瀑布、森林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第六日,从武陵源直奔长沙机场,乘飞机返京。 连续几日,大巴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每一段数小时的长途大巴之旅,许多人渐入梦乡,导游的幽默插话,虽能短暂提神,却难掩大家旅途的疲惫。时而,我双目微合,任思想信马由缰,脑海中闪现出曾经发生在湖湘大地的那些事;时而,我凝视着车窗外,眼前闪过的一道道山梁及远处的山峰,感叹湖湘大地,英才辈出,书写过无数的传奇。 有人说,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两次土地革命时期,湖南这片热土上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时期,湖南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农民领袖。他们引领农民群众掀起土地革命浪潮,痛击封建残余,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基石。其中,毛泽东、刘少奇等更是成为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时期,湖南的革命斗争依然如火如荼。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铁蹄,湖南的革命志士们英勇无畏,矢志不渝地推动着革命事业向前发展。他们组织起义、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湖南人就有三位,他们是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在这一时期,湖南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革命人物,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是因此,在湖南诞生了平江、浏阳两个著名的“将军县”,其中平江52人,浏阳30人。 此外,还有许多近代历史人物。如晚清重臣曾国藩,他的家书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以收复新疆而名垂青史的左宗棠,以其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还有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的蔡锷、黄兴等,也是名留青史。 30年代,曹礼吾先生在《湖南人》中,针对当时所谓的种种的“革命”,写道:实为广东人出钱,湖南人拼命,浙江人做官。想想,当时的朝野及社会阶层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湖南人拼命的精神,不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也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湖南人性格中,刚勇之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典型代表儒家文化代表有著名岳麓书院,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并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始于北宋,兴于明清。它不仅是中华文脉的活化石,也是湖湘精神的源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正是湖湘大地子女不懈地追求学问与担当的最好诠释。 进入80年代初期,湖南人纷纷背井离乡南下广东,去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以湖南人的勤劳、胆识和智慧,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踏上了一条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他们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异乡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些南下广东的湖南人,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工人技师,有的则从事着各种服务行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源自深圳特区,走向全国,一度人气爆棚,并成为上市公司的餐饮企业“湘鄂情”,就是一对夫妇从一家位于深圳特区的街边小店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多个知名餐饮品牌的集团的案例。他们对传播普及湘楚大地的饮食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炒河虾等经典菜品,不仅是湖南百姓日常餐桌上的佳肴,也逐渐走向商务宴请、友人聚会,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曾听闻铁路系统一位领导干部讲述他的亲身经历,他从北方地区某铁路局调至广铁集团任职,湖南境内铁路归广铁集团管辖。他在主持会议时,参加会议的干部有的讲粤语,有的讲湖南土话,他根本听不明白,他们究竟在说些什么。甚至在机关内部流传着一个段子,称这里的“官方语言”竟是湖南话,说明湖南籍的干部比例之大。为此这位领导要求,今后他主持的会议必须都要讲普通话。 湖湘大地的文化特点丰富多彩,独具魅力。有人这样说,湖南人撑起了当今歌坛的半壁江山。李谷一、宋祖英、张也等都是活跃在音乐舞台的知名歌唱家,深为百姓群众喜爱。“湖南卫视”曾经以清新活泼,富有创意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收视率多年位于前列。这里的人们热爱文学和艺术,当代知名作家韩少功的汨罗乡土、唐浩明的湘军史话、王跃文的官场生态,他们的作品中无不渗透着湖南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湘楚大地上,无论是在省城长沙,还是在湘西的古城,随处可以看到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例如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精细的针法、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长沙地区传统刺绣艺术的代表,展现了湘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而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独特的烧制技术和绚丽多彩的颜色,成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深受人们喜爱。此外,湖南的剪纸艺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也是湖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走在湘楚大地,满处可听见浓烈的方言。湖南的方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发音铿锵有力,嗓门洪亮,声音回荡不绝,极具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这样形容湖南人:吃辣要吃朝天椒,喝酒要喝陈谷烧,吃苦要吃苦瓜条,永远站到尖端,好像不知道什么叫作“中庸之道”。我想了想,与我相识的湖南籍的朋友们,或同事,大多数人确实是这样的。 湖南,是英雄的土地,是光荣的土地,是美丽的土地。你若喜欢辣,还可以在美食的“天堂”,尽享辣之味,辣之香。 2025年5月1日 ![]()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 吴春复,笔名:吴冬,湖北黄陂人,现定居北京。曾供职于中央企业,董事会秘书。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文学爱好者。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刘远新 审校:严圣华 修焕龙 唐 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