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案嘉洋科普小助手 嘉洋环境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01月03日 14:10 河南 投加增重剂后污泥絮体能很快与增重剂交织在一起,污泥絮体比重增加,在泥水分离的过程中能很快沉淀,从而达到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的目的。 举个例子,荷兰的Bodegraven污水处理厂发生严重的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通过投加滑石粉进行控制,在投加后污泥沉降性能很快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SVI从850mL/g降至250mL/g,运行两周后SVI恢复正常水平在100~125mL/g之间。 研究发现,投加滑石粉处理重度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效果极佳,而且投加滑石粉不会对硝化细菌和聚磷菌活性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缺点就是投加滑石粉改善沉降性能的效果不持久,大约在48h之后就会慢慢消失。 投加增重剂能很快的改善污泥絮体的沉降性能,且增重剂对菌胶团中的其他功能微生物没有损害,污泥膨胀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改善。但投加增重剂控制污泥膨胀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想要彻底控制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需要长期维持投加增重剂,而重复投加增重剂又会使剩余污泥越来越多,增加污泥量。 投加铝盐、铁盐、SiO2等无机絮凝剂可以有效的控制活性污泥膨胀现象,是因为这些无机絮凝剂的水解产物能与污泥絮体结合,形成更大的絮体,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 有研究发现,聚合氯化铝(PAC)作为一种高分子混凝剂,它不仅能增加絮体的絮凝性,而且对丝状菌有毒害作用,投加PAC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已经成功应用在实际污水处理厂中。 絮凝剂适用于由于污泥分散生长引起的污泥膨胀,通过投加絮凝剂可以强化絮凝过程,使大量细小破碎的絮体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体积较大且结构密实的絮体,从而提高污泥沉降速度。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对污泥膨胀改善效果有限,而且投加絮凝剂会对系统中的功能菌产生一定的影响。 Cl2是最早用来控制污泥膨胀的氧化剂,这种方法最初是由美国学者Jenkins发现的。绝大部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都要经加氯消毒后才排入自然水体,而控制污泥膨胀所需的加氯量比消毒所用的加氯量要小的多,若是污水厂出水是采用液氯消毒,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消毒设备来控制污泥膨胀。 Jenkins的研究指出,加氯可以杀灭多种丝状菌。通常在曝气池或回流廊道上设置投加点,且加药量要合适,太低达不到控制污泥膨胀的目的,太高会杀灭絮体中的菌胶团微生物。 一般来说,加氯量控制在不小于10 mgCl2(L∙d)-1且不大于20 mgCl2(L∙d)-1之间。在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中,当加氯量大于20mgCl2(L∙d)时,就会杀死污泥中的菌胶团,在脱氮系统中,当有效氯大于3.07gCl2/(kgMLSS∙d)时,硝化细菌就会受到影响。投加次氯酸钠可以控制微丝菌型污泥膨胀。 通过研究发现,投加次氯酸钠可以杀灭微丝菌,对微丝菌引发的污泥膨胀有很好的的控制效果,但由于其氧化作用不仅能氧化杀灭微丝菌,同时也会对活性污泥中的功能微生物造成损伤。 需要要特别说明的是,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越高,对聚磷菌的损伤越严重,最佳次氯酸钠投加量约为5.3 gCl2/(kgMLSS)。 投加H2O2来控制污泥丝状菌膨胀不会像投加氯气一样带来一些有毒负产物,但由于其高昂的成本,该方法在国内鲜有报道。 国外研究发现,要达到控制污泥膨胀的目的,H2O2的最少投加量大约为是0.1kgH2O2/(kgMLSS∙d ),当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15kgH2O2/(kgMLSS∙d )时,膨胀污泥的 SVI 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投加H2O2同样会对除磷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发现, 当投加量达到9.5gH2O2/(kgMLSS∙d )时,在投加后的第10天会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继续投加一段时间后,聚磷菌能适应H2O2的毒性。此外,投加过氧化氢还可以适当提升反应器中的DO浓度,对系统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有积极的作用。 臭氧是污水处理领域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利用其极强的氧化性杀灭丝状菌,从而达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臭氧还能将许多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微生物容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比如,就研究人员在改良的A2/O型污水处理工艺的曝气池中投加臭氧,结果发现投加量为4gO3/(kgMLSS∙d )时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污泥膨胀现象,而且能有效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改善系统的硝化性能。投加臭氧对污泥膨胀的控制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会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带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高昂的成本和极不稳定的特性使得这种方法并未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生物选择器理论得到了充分发展,其原理是创造出某种微生物适合的增殖条件,有选择型的培养该微生物的生长。 生物选择器分为好氧、缺氧、厌氧三种。好氧选择器能够有效的控制021N型、Thiothrix等常规丝状菌的生长,缺氧选择器可以有效的抑制放线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和上浮,但微丝菌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特性,能在很宽的溶解氧浓度范围内生长,所以生物选择器不能控制微丝菌引发的污泥膨胀。 7.SBR工艺 8.改变运行参数 阅读 15 |
|